我国存在感超低的211大学,合并多所高校依旧“垫底”...


“孩子们,别嫌阿姨啰唆,阿姨真的有太多放心不下...”。近日,某高校一位食堂阿姨在毕业典礼上的温情发言意外走红。这段视频迅速刷屏,被央媒转发,网友感慨:"这是大学最好的名片。"
延边大学:民族教育的“孤岛”
1949年延吉大学开学典礼全体师生合影,图源:百度百科
其次是人才流失,这是“边疆”高校几乎都无法避免的痛。 受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影响,延大教师频繁被东部高校“挖角”。2020年后,随着东北整体人口外流,延大教师流失现象未根本改善,部分院系甚至出现“引进1人、流失2人”的倒挂现象。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延大在朝鲜语言文学、东北亚研究等领域仍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学校拥有国内唯一的朝鲜-韩国学研究中心,并培养了大量精通中朝双语的外交、商贸人才。而随着中韩经贸合作深化,延大的区域价值正被重新评估。 太原理工大学:煤炭行业的黄埔军校
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
学校的前身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创办于1902年,与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北洋大学堂(天大前身)并称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西学专斋仿照英国学制,开设矿学、工学等现代学科,奠定了山西高等工科教育的基础。
1912年,学校更名为山西大学校工科,后又该组为山西大学工学院。设有土木、机械、采矿等,教材全用英文,师资也多具留英背景,培养了诸多工科人才,可谓硕果累累。
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山西大学建制撤销,其工学院独立为太原工学院,直属高教部,成为华北地区重点工科院校。1962年划归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与此同时,1958年,为服务煤炭工业,山西矿业学院成立,直属煤炭工业部,聚焦采矿、选矿等专业。
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入选国家"211工程"。合并后的太原理工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体系,重点发展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及采矿工程(培育学科)的院校。
可尽管如此,作为山西省唯一的211高校,它却因地处能源大省山西,常被外界低估。有网友调侃:“太原理工?是那个‘挖煤的大学’吗?”
而除了地理位置的原因,经费也是大问题。2024年,太原理工预算仅17.36亿元,甚至低于同省的山西大学(24.19亿元)。经费不足导致科研投入受限,高端人才引进困难,部分优秀教师被东部高校挖走。
不过好在,由于专业实力过硬。太原理工的毕业生在能源、重工行业的就业优势极为突出,不少学生未毕业就被国企“预定”,薪资待遇甚至超过部分热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