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企业家的摇篮、建筑老八校,到底有多强?

2022-10-10 43304

有这样一所高校,地处广州,历史悠久。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来成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也是“建筑老八校”之一。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


它是全国第一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0年进入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


承百年华园之志,担民族复兴之责。它,就是华南理工大学。与中山大学并誉为“广东巨头985”。


51fb6936a32930056bacda30b609e82.jpg


(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官微)

华工——工程师、企业家的摇篮

华工是一所培养了大量轻工、建筑、食品、化学、环境、材料、机械、汽车等工科领域技术型人才的高校,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中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时至今日,华工无线电技术专业50177“超级班”依然令人津津乐道。1977年华工的无线电技术专业培养了中国彩电三巨头”: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TCL董事长李东生和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他们到今天依然是推动中国彩电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而近年来崛起的新能源汽车,更是由从华工毕业的学子撑起了半壁江山,华南理工大学也因此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设了汽车专业,且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展汽车电动技术的研发和教学,出版了自编教材《电动汽车学》。

华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该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拥有多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在汽车领域,华工已深耕四十余年。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度集成综合的创新行业,对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华工的优势学科,正好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源源不断的输送相关人才

小鹏汽车何小鹏、宁德时代曾毓群、广汽集团曾庆洪、威马汽车沈晖、创维集团黄宏生、亿纬锂能刘金成…...不胜枚举。何小鹏曾开玩笑,“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你想要造车的话,只要你在校友群里面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给搞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都是我国第二次、第三次国货运动中的行业巨头。正如校友所说,华工为中国民族品牌的崛起贡献了巨大的能量。

华工——建筑老八校之一

华南理工大学还是国内知名“建筑老八校”之一,在国内建筑领域拥有重大影响力。建筑学院可以说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王牌学院之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实力强劲

华工建筑系历史悠久,发端于1932年的勷勤大学建筑工程系,1938年并入中山大学、1952年调整入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80年成立建筑学系,1998年成立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个国家培育的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还是是全国唯一拥有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校。

先后孕育了莫伯治、佘峻南、容柏生、张佑启、何镜堂、吴硕贤等六位院士,袁培煌、黎陀芬等十三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何镜堂院士毕业后长期在华工任教,如今担任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一职,主持过设计了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大量国家级标志建筑。

由于何镜堂院士的坐镇,进行教学和科研,华工的建筑学也成为国内响当当的学科。这是科技的传承,也是科技的创新。

以工见长,一流学科支撑

华工本就是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0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华南地区首位。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A类学科数(A+、A、A-)8个,其中A+学科1个:轻工技术与工程;A-学科7个:机械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17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注:数据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官网)

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

工学学科,既注重理论研究和教学,更重视在实践中检验,既强调基础扎实,更需要不断创新。这也是华工一直在不断突破的方向。

没有创新的工程学科,是没有生命力的。华工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早在1999年,华工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低年级时实行双创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高年级实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培养“研究型的工程师”和“科技型的企业家”。

为此,华工强化科研与教学融合,实施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贯通理念和开设“本研贯通创新班”,搭建“学院—学校—省级—国家”四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体系,从科研到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华工的广州国际校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该校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全部“新工科”学院的校区,10个钻研“新工科”的学院和若干研究院在这里进军国际科技前沿。

b7285c8950eb6c6fed5c50ba5894879.png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官微)

华工广州国际校区不是单打独斗,每个学院都会与世界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50的著名大学进行深入合作,搭建与国际接轨的世界前沿高端平台。并且,华工还在广州国际校区率先试点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

这是华工有望培养出一批活跃在科技最前沿的国际性顶尖人才的地方,也是华工在高新科技变革的关键时期,寻求新一轮突破的新尝试。

“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这是华工一直以来恪守的理念。所谓“顶天”,强调要担当起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使命;“立地”,则是侧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这与“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华工校训不谋而合。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官网、114产学研、投资界等,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ae52fc12accdb8f8160bd961f1517d4.jpg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