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高校,为“电”而生,数次搬迁,终成211

2024-06-07 1404
学过地理都知道,中国大区可以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六大行政大区、七大行政大区……近年来,还有一个分区“因惨走红”,那就是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组成的“山河四省”


这四个省又被称为“冤种四兄弟”:挖煤的,种菜的,种地的,打铁的,燃烧自己,养活全国!

他们地理相连,面积占了全国的14.48%,在高教发展上却“四个省,凑不出3所985”,其中河南、河北更是一所985都没有。河北最惨,“独苗”211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另一所211则是异地校区——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这名字一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专科技校”,但实际上他是有着“电力黄埔”美称的211大学,在电力领域甚至可以和清华、浙大、武大等985齐名。

为“电”而生,数次搬迁,终成211


在“一五计划”时期,全国发电量达到了463.5万千瓦,但问题是新电厂里先进设备没人会用......新型的火电厂、水电厂、高压电力输送,哪哪都需要人才和技术。

因此,1958年国家水利电力部成立,以北京电力学校为基础创办的高等学校——“北京电力学院”应运而生,这就是如今华北电力大学的前身。

学院初建时,教师和学生是边教学和学习边自己动手创建校园的,他们自己挖土运砖,风餐露宿,最终建起了一栋教学楼和两栋学生宿舍楼,被戏称为“一块红豆腐,两块白豆腐”。

据当时参与建校的李孝增老师回忆:“破土动工的那天是冬至,我们唱着自己编的“寒冬腊月数九天,我们齐来建电院,不怕天寒与地冻,要为建院多贡献”的歌,在没有机械设备挖地基时,完全是靠镐和锹去挖......1960年10月,我们亲历电力学院迁入了新校舍,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1969年,学院迁到了河北,与河北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院先是到了邯郸,但邯郸岳城水库实在是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学院几经辗转才又迁到了保定,并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自此,“北京电力学院”这个用了12年的名字,停留在了历史里。

经历了两次搬迁,学院元气大伤,教学资源、生活资源很多都是靠学院自己“要”回来的。在华电保定校园里屹立的“跳伞塔”,是解放初期进行国防教育的产物,是当时保定的最高建筑。据学院元老翟东群老师回忆,这是当时找市委书记才要下来的,如今已成为华电(保定)的标志性建筑。

1978年,学院正式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校部设在保定,分设北京校区;2005年9月,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历经近50年的曲折发展,华北电力大学终于成为拥有北京、河北两个校区的211高校

华电:是电力黄埔,不是专科技校


从建校到如今,华电从校名到学科发展到科研成就,都是“为电而生,为电发展”的。“电力十足”的校名也常被人误认为是“专科技校”。

实际上,电气工程在电力企业,航空、军工、高铁、汽车等行业都广泛使用。在高校江湖中,则有“电气二龙四虎”的传说。其中的“二龙”就是华电和武大。另外的“四虎”是清华、西安交大、华科大和浙大

能和5所985并称的的华电,自然非等闲之辈。

华电曾长期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转划教育部,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现在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企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

现在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控制与计算机工程、新能源、核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学院,共67个本科专业。

在第四、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A-档

ESI排行榜中,华电的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60强和前1‰行列;

2017年,华电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华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第7。

这些年,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震惊世界,华电紧跟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在新能源、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煤电、核电等重要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杨奇逊院士团队研发出我国首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开启了我国使用微型计算机保护电力系统的新时期;

刘吉臻院士团队率先提出“新能源电力系统”概念,研发中国首套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为火力发电装上“智慧大脑”;

杨勇平教授团队,致力于火电厂节能减排技术及应用研究,助力实现能源革命战略目标。

真香!毕业后端起铁饭碗!

前文提到,华电是由多家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的,电气工程是其王牌专业,所以在就业上,华电的毕业生在电力行业会更加吃香。

据统计,国家电网2024年第一批录用共18094人,其中被录取最多的就是华电的毕业生。华电(北京)670人,华电(保定)500人,共1170人。

在“35岁危机”蔓延到科研学术圈的今天,端上国企这个“铁饭碗”是许多毕业生的期盼。2021届华电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近六成毕业生流向国有企业,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在能源电力领域的,本科生有50.7%,研究生41.09%。

巍巍学府,电力之光。

建校66年来,华电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了30余万名毕业生,每年约60%的毕业生进入能源电力行业就业。从雪域高原到沿海特区,从长白山脉到岛礁渔港……都有华电人的身影,他们投身供电保障点亮万家灯火,他们为国家电力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作出“华电贡献”。

参考素材:

1.升学规划赵宏-《国家电网2024第1批录用18094人,二龙四虎占13.4%,华电1170人》

2.求学杂志-《大学 | 考上这所大学,毕业后端起的“铁饭碗”真香!》

3.华北电力大学-《甲子记忆 | 华电的故事讲给你听》

4.华北电力大学校友服务平台-《【新华社】华北电力大学:六十五载电力担当 续写绿色转型篇章》

5.华北电力大学校友会-《华北电力大学历史变迁大事记》

6.华北电力大学招生办-《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的“黄埔军校” | 校园里的红色百年》

7.上海考院-《红色招考丨聆听招生里的红色故事(68):华北电力大学》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官网官微等平台、升学规划赵宏、求学杂志、软科等,由艾思科蓝原创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