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发现“一个小错误”引发撤稿!论文作者邀其共同署名
幸运的是,他的“质疑”获得了论文作者的“全力配合”——洛德甚至获得了论文的原始代码。最终,他发现竟是简单的打字错误导致了结果差异。
上述论文于2022年9月15日被全部论文作者同意撤回。论文第一作者表示,将把洛德列为新版本论文的合著者。
这一次,“撤稿”与“科研诚信”之间产生了正向连接。
无法重复的论文结果
然而,洛德很快发现了关键错误。
他用自己的代码——且称为洛德代码——运行了同组模拟数据,得到的结果与自己此前的一致。也就是说,仍然“与论文中的结果不一致,也不符合赫尔佐格代码刚刚生成的结果”。
在仔细查看赫尔佐格代码后,洛德发现,竟是简单的打字错误导致了结果差异。更正错误后,能够得到与洛德代码完全相同的结果。
所以很明显,输入错误导致了论文的结果出现问题。
两组结果的差异是什么呢?赫尔佐格回应表示,洛德“指出了从伽玛函数参数估计微分熵公式的错误:在错误的公式中,我们发现了熵的增加和减少,而在修正公式中的错误后,结果并不成立。我们只能发现熵的增加,这更类似于经验结果,因为没有经验证据支持迷幻剂的熵减少”。
后来,赫尔佐格主动申请了撤稿,开诚布公地解释并且感谢了洛德的发现。
他还邀请洛德作为合著者,加入到新版本的论文中:“这是为了向那些认真进行重复实验结果的学者致以科学的荣誉 。”
挑错者:原作者表现出极高的学术诚信 被邀请作为更新论文的合著者,洛德表示很荣幸。 而他更想强调的是:“恰恰是鲁宾在整个过程中提供的有益帮助,使我最终能够发现输入错误:他帮助我开始模拟,在交流我的发现时与我共同思考,最后甚至与我分享了代码,看我能否找到关于差异的解释。” 洛德称赞道:“自始至终,鲁宾对这种情况的处理,都表现出极高的学术诚信。” 然而,站在另一个层面,小伙子却又感到失望: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学术界,似乎很少重视计算结果的可重复性。 他建议:“不同于其他领域,学术论文可以附有一个程序脚本。当然,它不需要包含从头到尾的所有内容,但一些文档化的代码会很有帮助 。” 这样一来,不仅会促成科研成果更高的可重复性,而且也将加速科学研究的发展,因为它简化了验证前人研究成果的过程 。 从另一个角度,赫尔佐格着重指出,针对计算代码的同行评议程序应当更加系统化,“尤其在主要基于计算和数学方法的研究中。即使同事们检查了我的代码,也没有人发现错误,因此需要一个‘从头开始’的再现过程来避免这种错误”。 为他们的合作点赞 赫尔佐格团队正在研究该论文中有待修正的公式,并计划尽快提交新版本论文。根据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平台显示,其已被引用14次。 “论文发表后,作者注意到,用于计算微分熵的脚本中有一处输入错误。因此,当使用该文提出的神经质量模型时,所报告的熵预估是无效的,并且不会产生预期的熵增加。作者认识到这一错误,并对其可能造成的混乱表示歉意。”相关的撤稿通知称,“所有作者都同意此撤稿。” 通知还透露了撤稿后续动态:作者目前正在进行的修正研究中,包括兴奋池和抑制池中5HT2A受体的激活,并测试它是否再现了熵的增加。 两位迷幻药研究者,让自己保持着“人间清醒”。因此,撤稿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关注者对“这个合作和诚信的极好例子”评价颇高。 “他们是来自全球两个地区的两位令人尊敬、很‘高级’的学者。”“正直就是英雄主义。” 有读者分享了类似经历的不同结果:“我也发现过论文中的数学错误,并指出了它们。可悲的是,只有一篇刚上线几天的文章的作者回复并更正了。其他人要么不理我,要么拒绝接受我的意见。” 也许正是因为“可悲”的案例占比更高,因此有评论提醒:“不要低估了这两位科学家的贡献。他们必须做很多工作来纠正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被动的任务。” 颇为有趣的是,知名学术打假网站“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在相关报道的原始版本中,对保罗•洛德的介绍信息也出现偏误,被洛德本人在跟帖指出后,同样第一时间更新了修正版本及洛德的人物配图,并在新版本文末致歉。 可见失误或许时有发生,真正可贵的是对待错误的诚恳态度和诚信的处置方式。 参考资料: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2/10/11/a-display-of-extreme-academic-integrity-a-grad-student-who-found-a-key-error-praises-the-original-author/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2/10/06/a-grad-student-finds-a-typo-in-a-psychedelic-studys-script-that-leads-to-a-retraction/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科学网(编译 | 张楠),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