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首页
学术会议
SCI期刊
艾思编译
云课堂
直播
论文辅导
学术头条
高校视界
高校热点
高校故事
学术活动
高校榜单
人事任免
招生招聘
期刊风采
期刊推荐
期刊资讯
期刊科普
学者先锋
热门学者
学者故事
学者观点
学者影响力
研究前沿
前沿追踪
论文解读
顶刊观察
学术在线
学者微访问
学术大咖面对面
科研人物
会议速递
学术问答坊
学术干货
观点快评
学术知识
会议信息
全球智库
成果转化
论文查重
学术工具
AI学术翻译
AI高级润色
AI期刊匹配
AI写作工具
会议Saas
SCI数据库
国自然查询
最新文章
首页
>
学术头条
>
学术问答坊
>
硕博之家
>
文章详情
华师大老书记,施一公的祖父,成为亚洲最长寿男性!
2024-03-05
4894
2023年11月,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华东医院一间普通病房内迎来了一件喜事,正在这里观察治疗的新四军老战士、曾担任华师大老书记的施平老人迎来了他的113周岁生日。他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日本人薗部仪三郎,成为仍然健在的
亚洲最长寿男性
,在全球长寿榜上排名第三。
113岁的寿星
生日这一天对于施平老人来说,是既一如既往又与众不同的。说一如既往,是因为这个房间内依然保持着相当安静的环境,除了家人陪伴,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热烈”的庆祝;说与众不同,则是因为这一天是老人的生日,特意换上的大红背心、定做的生日蛋糕都给房间增添了温馨和祝福的气氛,他甚至还戴上了彩纸做成的帽子,享受“寿星”的氛围。
虽然此前曾经长期在
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华东师范大学
担任党委书记
等重要职务,但因为年龄原因,这位老人早已退休多年,过着一种低调而规律的生活。
外界许多人对他的了解,更多地集中在他的孙子——
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西湖大学校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
身上。
这是一个重视教育、醉心学术的家族。施一公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祖父、父亲的影响。他后来留学美国,学成后原本可以留在美国博取高薪和清闲的生活,但由于祖父的一句话,他毅然放弃了在他国的人脉和根基,选择回归祖国、效力于民。
当时
施平老人对孙子说的是:“已经学业有成了,出去了那么久,早该回来了。”
百岁老人的生平
因为铭记着祖父的教导和指引,
施一公先是自己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教书,第二年他的家人也全部归国。
经历了一段时间教书育人的生活之后,他选择离开讲台、将不少科技精英集合在一起,一同创办一所“理想中的”大学,这就是西湖大学诞生的缘由。
西湖大学成立之后,施一公虽然担任校长,但也始终坚持科研事业,其下属的实验室也出了不少成果,可以说是卓有贡献。
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获得这样的成就,与施一公得自祖父的人格熏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施平老人是云南大姚人,出生于1911年11月1日。在许多历史书籍中,这一年往往与另一种纪年方式相连——“宣统三年”。也正是在这一年,意义重大的辛亥革命于神州大地上爆发,敲响了清帝退位、帝制终结的丧钟。
也就是说,这位老人生于旧时代与新时代交替的边界,与名人萧红、杨绛同龄。因为冥冥之中的巧合,他也和她们一样,无意之中成了跨越历史的见证人。他的少年时代锐意求学、青年时代投身革命、老年时代淡定平和,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虽然也经过了许许多多的风雨坎坷,但却始终保持着对人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之心。
他从少年时代就既勤奋又好学,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进入
南京金陵大学、浙江大学
等学校学习。也是在学校期间,他逐渐接触了更进步了思想,这些思想与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坚定信念融合在一起,决定了他此后数十年不改初心、坚定选择的道路。
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先是在报社当记者,又进入新四军当干部,在那些艰苦卓绝、甚至充满危险的环境中,施平始终坚守初心,无畏前行。新中国建立前,他曾经担任过南通、庆元等地的县委书记。建国之后,他将大量的精力和关注都投注到教育界工作中去。
为教育事业竭尽心力
在1949年之后,施平曾经先后任
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和副校长
,后又到
华东师范大学任党委书记兼校务委员会主任
等职务。多年后,人们提到他时习惯性会带一句“华师大老书记”,就是由此而来。
当他走马上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不久,便妥善地解决了摩尔根遗传学与米丘林遗传学的争论,为小麦育种专家蔡旭的研究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他认为真理应当“由成果来检验”,这一坚定的原则和果断的决策,确保了育种方面的有益成果能够很快地推广到实验田和农田中去。
至今农业大学位于马连洼的西校区,也是施平在任时亲自选定的。
在他离任之后,这所以农业为主攻方向的大学继续蓬勃发展,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两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1999年底,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编写相关记录资料时,施平其人其事被记载其中,也被视为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他改到华东师范大学担任党委书记。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岗位,也是他事业的高峰时期。为了提升该校的教学质量,他与其他校领导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方法,不遗余力培养栋梁之材。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施平还曾担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建党百年华诞来临之时,施平已经是111岁的高寿老人,同时也是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中46位逾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中最为年长者。虽然年事已高,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自身的责任,他在纪念建党百年的长信中,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切感悟,传达出永葆政治本色、传承红色基因的不变初心。
面对镜头,老人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心情,他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手书作为自己的一份献礼,传达自己的多年感悟。
施平老人的养生之道
多年以来,也有不少人感到羡慕和好奇,施平老人拥有如此高寿的人生,是不是有什么外人不知道的养生秘笈?
施平自己和家人却并不觉得“养生”是什么需要花费大量心力甚至金钱去追求的东西,在早年的革命和工作生涯中,他培养出了良好的自律能力、养成了规律的作息习惯,这些就是他多年以来最大的健康财富。
在退休生活中,始终保持对周围事物的热爱与好奇,常常让自己处于一种活跃且乐观的状态,这也有效地保障了他的心情愉悦。
施平老人也曾简单扼要地总结过
自己的“养生秘笈”,那就是“五爱”。
第一,是爱学习。
从少年求学开始,施平就非常重视吸收知识并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后来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就更是把学习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先级上。即使离开岗位安享晚年,他也并不认为退休者就应当无所事事。
他家中常年订阅了十多种报刊杂志,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报刊,吸收知识了解动向。家中也有数量可观的藏书,时常拿出来仔细翻阅。他曾说过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一定不能与外界脱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第二,是爱写作。
丰富的人生阅历、曲折的个人经历,让他对人生有着与常人不尽相同的感悟,将这些部分化为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了他的一项重要爱好。不管是对革命时代、烽火岁月的难忘回忆,还是和平生活时期一点一滴的感悟所得,甚至参加了某项有意义的活动、新读了一本有见地的好书,都可能成为他写作的灵感来源。
多年来,他一直都利用空闲时间写下了大量文字,这些文字集结成三本书,都已经正式出版。它们分别是《六十春秋风与雨》、《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和《施平文集》。通过写作,他在工作之外找到了另一件值得专注的事。
第三,是爱摄影。
不同于一些生性好静的老年人,施平老人常常被人视为一个精力充沛、充满好奇的“老顽童”。他甚至曾经在半夜溜出家门,买来可乐和炸鸡尝试这些“新鲜”的美食。他喜欢旅游、喜欢探索不同的风土人情,数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国内大部分省市,还去过不少国外地方。
每当出门,他总是随身带着一部照相机,一边游览观景一边随时拍摄。生活中和旅途上一切让他觉得新奇和美好的事物,他都有冲动用镜头记录下来。他曾经说,摄影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拍摄的过程也具有健身的效果。为了要寻找拍摄风景的最佳角度,为了抓拍到人物最生动的神态,没有哪个摄影者是站着不动的。
而在这个一边游览一边进行摄影创作的过程中,适量运动就锻炼了筋骨,也畅通了血脉。多年来拍摄的大量照片,如今已有四本摄影集出版上市。
第四,是爱科学。
退休之后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他将一部分时间用在学习医学知识、养成健康习惯上。日常生活中,施平和家人都十分尊重科学规律,并不做那些任性而为、拿自己健康开玩笑的事,生活作息十分规律,家庭饮食注意平衡,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结合,并不追求排场大吃大喝。健康的生活规律,对保障良好的身体状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后一项,则是爱家庭。
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家人,不仅仅是生活中互相关照的伴侣,更是心灵上相濡以沫的支柱。施平老人和老伴是一对革命伴侣,两人一同度过了几十年风雨同舟的岁月,到了老年,也始终一同安度晚年的生活。
老人曾说,家庭是健康的加油站,是幸福的港湾。成员对这个家庭付出爱,家庭才会真正成为成员遮风挡雨的地方,人住在里面才会有归属感,才会幸福。
< 上一篇
下一篇 >
学术会议
查看更多
【西工大主办|JPCS独立出版 | EI稳定检索 】2025航空航天工程与材料技术国际学术会议(AEMT 2025)
2025-02-28
【往届已EI检索,检索稳定!】第五届能源、电力与先进热力系统国际学术会议(EPATS 2025)
2025-02-21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独立出版,检索稳定】第五届智慧城市工程与公共交通国际学术会议(SCEPT 2025)
2025-03-28
【高录用 | 快见刊 | 快检索】第十届社会科学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ICSSED 2025)
2025-02-28
【浙工大主办,ACM出版,EI快检索】第二届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国际学术会议(GAIIS 2025)
2025-02-21
【Springer出版 | EI稳定】第四届电子信息工程、大数据与计算机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BDCT 2025)
2025-02-21
最新文章
手握200+论文的“三料”院士!她说:如果获诺奖,一定会以中国人的身份领奖
2024-03-05
4116
2
重磅!施一公&颜宁,联合培养博士生!
2024-03-05
5167
2
郑强教授,受聘两所高校!
2024-03-05
2983
2
教育部官宣:博士扩招!目前在学61.25万!
2024-03-05
44051
20
华师大老书记,施一公的祖父,成为亚洲最长寿男性!
2024-03-05
4894
2
人称“死亡双非”,实力却不输985的三所高校!
2024-03-05
6350
4
我这么努力读个博士,难道只是为了进个高校拿5000每月的死工资?
2024-03-05
3409
2
3次考研,35岁当教授!离开清华去“双一流”的院士校长,如今怎样了?
2024-03-05
3546
2
热门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国内学术会议查询
#北京学术会议
#国际学术会议查询
#人工智能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查询
#杭州学术会议
#成都学术会议
#西安学术会议
#参加学术会议
相关资讯
国家杰青两会提案:建议取消博士后申请35周岁年龄限制,大幅提高博新计划资助规模与待遇
2024-03-05
48940
23
教育部官宣:博士扩招!目前在学61.25万!
2024-03-05
44051
20
手握200+论文的“三料”院士!她说:如果获诺奖,一定会以中国人的身份领奖
2024-03-05
4116
2
重磅!施一公&颜宁,联合培养博士生!
2024-03-05
5167
2
郑强教授,受聘两所高校!
2024-03-05
2983
2
人称“死亡双非”,实力却不输985的三所高校!
2024-03-05
6350
4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
0
”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