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国字号”的3所高校!你了解吗?

2024-06-12 3394

古语有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


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命运、社会地位、文化传承和心理暗示等多重意义的载体。同样,对高校而言,校名也是其历史、传统和特色的集中体现。


其中,“国字号”尤为受欢迎,毕竟“中国”这个词汇带来的强烈的国家色彩和权威性,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了。因此,“国字号”高校的社会认可度非一般高校能媲美


然而,在当下高校纷纷追求“高大上”校名的潮流中,有三所高校却背道而驰,勇敢地放弃“国字号”校名


后来,他们怎么样了?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改不改名,都是“最强医学院”


1906年,英国伦敦会和英美其他五个教会一同创办协和医学堂,“协和”一名为英文校名“Union”的意译。1915年,医学堂被美国首富洛克菲勒买走,在隔壁300年历史的豫亲王府的原址上建立了新的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


在后来发展的过程中,协和先后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定名北京协和医学院。


“放弃'国字号'校名”放在很多高校上,都会被网友议论是“失败”的。但协和这么做却让大家拍手叫好,说到底还是要用实力说话!


百年前,协和就是医学界的翘楚。


1921年,协和接收第一例外科住院病患。从这一例病患起至今,协和保存着近300万册患者的病案,其中有孙中山、梁启超、蒋介石、宋氏三姐妹、林徽因等许多名人病案,还有一些中国首例疑难重症及罕见病例的珍贵病案。


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协和医学院是培养医学精英、造就医学大师的摇篮和「黄埔军校」。来到协和医学院上学的同学们,你们能够得到在中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协和三宝」,即教授、病案、图书馆。上述的病例正是“协和三宝”之一。


除了硬件实力够强外,师资、医师力量也堪称当时世界顶级;为首位外科住院病人主刀的泰勒就是“美国现代外科之父”霍尔斯特德的得意门生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协和对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建树。


当时的中国医疗资源十分匮乏,但协和的水平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建立之初,协和就开创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现代公共卫生教育;后来还取得了“北京猿人研究”“单体麻黄素提取”“黑热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


哪怕经历过战争和动乱,协和仍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出的一代代医学人才,成为了国家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据统计,百年来从协和走出了55位两院院士、百余位现代医学巨匠、13位中华医学会会长、6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他们开创并引领了众多医学学科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实践之路。


协和目前拥有19个研究所、6家附属医院、9个学院、106个院外研发机构。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协和的基础医学、药学位列A+等级,临床医学位列A等级,护理学位列A-等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B等级。其王牌专业当属创下六个“国内第一”的护理专业以及和清华联合办学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


近年来,协和不仅在领域继续“做大做强”,还不断探索医学和医工交叉学科发展,为医疗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然而,这三所高校中似乎也只有协和的改名没有被嘲讽。其余两所高校,一所总被误以为是“野鸡大学”,另一所则是“寂寂无名”。


“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

总被误解为“野鸡”大学,但纺织领域依旧强!


新中国成立后,纺织工业加速发展,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华东纺织工学院」应运而生,南通学院纺织科等13所纺织院校、系科并入这所学校。“强强联合”下,中国纺织大学诞生!但这个“国字号”校名却仅用了14年,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并沿用至今。


放弃响当当的“国字号”校名让很多人不理解。据了解,当年改名一是为了学校往“综合型大学”发展,二则是顺应时代


如今学校的名声或不及从前,但他的“织心”从未改变!


在学科发展上,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体,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等三个优势特色学科为对应学科,同时辐射带动控制、机械、环境、化学、管理等相关学科,着力发展“新型纤维材料”“先进纺织智能制造技术”“服装科技与时尚设计”等涵盖纺织全产业链的六大学科领域


作为东华大学的王牌专业,纺织科学与工程先后两次入选双一流学科名单;在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获评A+,位列同类学科全国第一;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七年蝉联第一。


在师资团队和平台资源上,东华的纺织科学与工程整体实力也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还走出了俞建勇院士、徐卫林院士、顾伯洪、丁彩玲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中国和世界纺织领域的中流砥柱!


当年的张謇先生是在“实业救国”,如今的东华则是在“纺织强国”。东华将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航天航空、国防军事、环境保护等领域。


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上太空,都有东华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助力,比如无毒轻质内层防护材料、舱外航天服实验用暖体假人系统、舱外航天服防护外层材料航天员服装研发及设计等等。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上,冬奥火炬吸睛无数。它的外飘带“旋转上升,犹如丝带舞动飘逸,化作顶端的熊熊火焰……”,靠的就是东华独家研制的大尺寸异性结构件三维高精度球面立体编织机。


而且,如今的东华能拿出手学科已不止有纺织。东华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教育部学科评估、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都位列第一,在服装设计界一直有“南东华,北北服”的美称。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

努力更名大学中!


在依山临海,钟灵毓秀的烟台,也曾有一所“国字号”大学——“中国煤炭经济学院”


有一些校名,只能成为“历史的产物”,可能说的就是这所大学。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唯一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院校,校名在当年还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题写的,其实力可见非同一般。


但时代在变迁,随着煤炭行业的下坡趋势出现,学校管理体制的转变,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主动求变,舍弃“煤炭”,承袭“经济”,改名为“山东工商学院”。


学校现在的发展前景其实还算不错,是一所以经济、管理、信息学科见长,经管法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


其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应用经济学是山东省高水平培育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0%;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但因放弃“国字号”后还是“学院”,受到了许多人的调侃。现在,学校在“更名大学”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诚然,校名或许是我们对于一个高校的“初见”。但一个高校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其名号的响亮,而在于内在的实力和影响力


这三所放弃“国字号”的高校,有的通过自身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科研成果,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有的则还在为“被世人记住”而不断努力。


无论是哪一类高校,只要他们保持初心,以强大的内在实力为支撑,不断努力向前发展,就能成为高教领域的佼佼者,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艾思科蓝往期报道、秒论教育、高校官网、百度百科等,由艾思科蓝原创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