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悄咪咪地在苏州建设了异地校区。
图源:双一流高校
6月2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揭牌。首批录取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500名本科生、100多名研究生将于9月入学,2023年入驻苏州校区。
南大苏州校区是从2020年9月开建的,不到两年的时间完工,可以说是“南大速度”了。
图源:网易
可是这一消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或许是因为南京大学真的过于低调了……
比起南大新校区的事情,网友们可能更关注南大里的野猪。
南京大学曾被野猪多次光顾,几度冲上热搜,也因为过于频繁的出现,野猪被当地人戏称为“南京新市民”,“985新学员”。除了野猪以外,猫咪,小鸡,大鹅,狐狸,小鹿等等,也都是南大校园的常客。甚至还有人在去食堂的路上,拍到过一只小鸡在路边悠闲的散步。回顾近两年,别的学校上热搜,要么是因为大咖入住,要么是因为学术成就。
当说起去南大读书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南开,就是南昌。也许南大的名气不是最大的,但要是说起硬实力,南大绝对不怂。作为顶流的985/211、“双一流”公办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南大是曾经亚洲第一高校。而它现在之所以如此低调,完全是为了大我,牺牲了小我。南大从1902年建校,最初叫做国立东南大学,后来又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在这个时期,它成为了“民国最高学府”,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一。在1949年南京解放后,又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南大也被一一拆分:师范学院组成南京师范学院,后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211);农学院与其他院系合并,组成南京农学院,后来改为南京农业大学(211);航空系与医学系迁至西安组成西北工业大学(985)和第四军医大学(211);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大哲学系;法学院法律、政治两系并入华东政治学院;经济系并入复旦大学而南京大学的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南京大学。正因如此,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南大是“冷门专业大集合”。在2017年组织的学科评估里,南大有3个A+级专业,11个A级专业和7个A-类专业。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同一个月份,“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独一无二的天文学一级重点学科、中国第一座太阳塔、国内高校唯一的天文学科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统工科专业人才供大于求,专业人才过剩是早晚的问题。而专攻于传统工科的学校,难免会因此被时代所淘汰,逐步走向落寞。与此同时,我国进入产能提高的新阶段,对能源等新学科进行大力扶持,这对南大来说,正是南京大学奠定自己未来地位的最佳时机。在2010年10月建立了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核能和数字能源经济相关的研究。今年又与苏州政府合作,成立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希望打造化生医药、材料能源与工程、电子与信息、地球系统与环境、人文与社会等五大学科群。短短十余年间,南京大学的能源相关专业逐渐崛起,正在逐步成为学校的另一块金字招牌。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本身实力以为,还要归功于南大本身的地理优势和当地政策对于能源相关专业的扶持。而当地政府近年来也在人才引进政策部分多加倾斜,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的落户条件再次放宽,高层次人才给予经济贡献奖励。不仅解决了部分专业的就业难题,毕业生的落户问题,还让南京各个高校和企业可以招揽到更多人才。2020年2月,中国能谷(启动区)项目在南京市麒麟科创园正式动工。未来将崛起成为长三角一体协同的千亿级规模能源创新产业集群。南京大学在新能源方面的崛起,将会为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科技人才;而当地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支持,也会成为南京大学相关专业的崛起提供最有力的扶持。南京大学在苏州校区设立的四大学院,都是以“智能”"电子”"数字”为主。可以看出,南大希望在新领域打造出一条扎实的科技创新之路。会议明确,苏州将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为契机,对接南京大学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引进一批创新产业项目,推动太湖科学城建设和发展。苏州将深化与南京大学在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苏州科技城医院签约成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后,将发挥南京大学科研平台、学科人才等优势,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苏州西部医疗中心与此同时,南京大学附属系列学校正在规划建设,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将于2022年开工、2024年9月建成启用;南京大学数字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苏州分社也将加快落地。看来,南大在苏州建立异地校区,对双方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未来的走向会怎么样呢?小编相信这所低调而扎实的985不会让人失望的,让我们一起期待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未来的新发展、新动向吧~版权声明:文章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