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刊发重磅考古文章:汉藏同源!

2021-03-15 7770


导语


我们从哪里来?在数十万年的历史中,人类如何从共同的祖先逐渐演化成为不同的族群?这一直以来都是有意思的问题。


5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在中国北方传播农耕、汉藏语言和相关技术,在遗传上成为了藏族和汉族的共同祖先人群之一。


汉语、藏语、羌语、缅甸语等400多种东亚语言被认为拥有共同的祖先语言,合称为汉藏语系。有关学者历时两年多,通过语言学和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汉藏语系约6000年前最早分化于中国北方。


2021年2月22日

西安交通大学张虎勤教授

带领的生物信息人类学团队

与厦门大学王传超教授

及哈佛医学院David Reich教授展开深度合作

联合全球43家单位

85名共同作者在《自然》(Nature)期刊

在线发表文章

《基因组学解析东亚人群形成历史》

研究人员利用古DNA数据检验了

东亚地区农业和语言共扩散理论

证实了汉藏同源等结论


微信图片_20210315094609.png

《基因组学解析东亚人群形成历史》(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Human Populations in East Asia)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36-2


5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

在中国北方传播农耕、汉藏语言和相关技术

在遗传上成为了藏族和汉族的共同祖先人群之一

青藏高原自40000-30000年前

就被现代人占领

但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

随着农业的出现才有证据表明永久占领


其实

先前学者的有关研究

从考古学、语言学、遗传学等方面

也证实了汉藏同源这一发现


考古学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

各种考古遗址的发掘都显示出

青藏高原地区的细石器

与黄河流域尤其华北地区的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

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微信图片_20210315094957.jpg

细石器(图源:百度百科)


语言学


藏语的所有基础词汇

比如说1-10的数字、身体的部位

和汉语是有同源关系的


汉藏语系包含了457种语言

是世界第二大语系

内部主要分为汉语、藏缅语族

藏缅语族又包含了

彝语、缅甸语、藏语

曼尼普尔语、羌语、嘉绒语等


微信图片_20210315095138.png

藏缅语族分布


研究认为

百濮民族有一支

进入了青藏高原边缘北上

形成了古羌族

古羌族后来又发展到了

甘肃、青海、陕西一带

被称为西戎、北狄、义渠等


其中一支进入了青藏高原内部

和原来的矮黑人融合

形成了藏族另外一支进入了渭河流域

成为了华夏族的祖先

由于华夏族在渭河流域发明了农业

人口迅速增加,不断发展壮大

后来华夏族从渭河流域发展到了黄河下游

秦汉时期又大规模进入了长江流域

发展成为了汉族


遗传学


考古学证实的

该地区农业扩张时间

也得到了Y染色体证据的支持

即汉藏民族之间的一个共享单倍型群(Oα-F5)

起源于公元前3800年左右的一个男性祖先


黄种人的Y染色体为O

滇缅地区是黄种人的分化地区

留在东南亚和进入中国东南地区的为沿海支

进入云南深入内陆地区的为内陆支

Y染色体分别是O1和O2


微信图片_20210315095428.png

东亚地区的民族迁徙线路


中外科学家通过遗传Y染色体的测定

大约 6000 至 10000年前(新石器中期)

藏缅语系的祖先从黄河中上游向南迁移

其中一部分进入云南、西藏南部

及东南亚、南亚地区

成为现在当地汉藏语系人群的祖先

而其中另一部分

在与中亚人群混合后

则成为现代藏族人的祖先


微信图片_20210315095548.jpg

重构东亚人群遗传形成史

a、 根据祖先的比例,为从假设的沿海扩张(绿色)、内陆南部扩张(红色)或内陆北部扩张(蓝色)和种群中衍生出来的血统着色。虚线表示混合。灰色圆圈表示抽样总体,白色圆圈表示未抽样的假设节点。

b、 模型拟合中使用的东亚个体的位置和日期(颜色表示大多数祖先来源)


在艰苦而漫长的迁徙岁月里

因生息繁衍的地理环境不同

才出现语言、体貌和风俗上的差异

形成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水岭


藏族祖先在今青藏高原、甘肃

陕西、宁夏、新疆这一广袤地域上

与当地部族和东迁的中亚人群混合

经过数千年的杂居、渗透融合后

才繁衍出今之藏族人群


那些一往认为藏族是

土生土长在西藏高原上的学术观点

是很难以成立的

它与现代科学发现的新材料、新论证是相违背的!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共青团中央,内容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艾思说刊公众号版尾.png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