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Nature Chemistry!

2025-09-30 4453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640 (12).png


RNA 分子在细胞器(如线粒体)中的定位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它影响能量生成、免疫系统激活以及疾病发生。然而,在活细胞中鉴定和定量 RNA 序列(即进行谱系分析),尤其是与蛋白质的同步分析,仍然极具挑战。现有工具包括细胞器分离、固定细胞成像,以及将外源基因(即通过转染导入标记酶基因)插入细胞中,这些方法往往会破坏细胞的原生状态、缺乏时空分辨率,或在难以转染的体系(如免疫细胞和直接来源于生物体的原代细胞)中失效。更进一步,在同一样本中同时捕获多类生物大分子更为困难,这限制了我们将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动力学联系起来的能力。


光催化邻近标记是一种利用光触发化学反应的方法,仅在光催化剂邻近区域对生物分子进行标记。“邻近”强调标记在空间上的限制,即仅在催化剂周围一定半径范围内发生。此类方法已被应用于蛋白质组学,并且不需要基因操作。若能将该类化学方法扩展至 RNA,并与正交(即互不干扰)的蛋白质探针结合,或可克服这些长期存在的限制。


鉴于此,在先前开发的用于蛋白质标记的光催化邻近标记平台(CAT-S)的基础上,北京大学刘君、陈鹏、樊新元等研究人员建立了CAT-seq,这是一种化学光催化测序方法,可在原位实现对线粒体 RNA 的高时空分辨率谱系分析。通过筛选一系列醌亚甲基(QM)探针,研究人员鉴定出QMPAB-2,该探针在特定光波长和光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氢键辅助机制选择性地标记核苷胞苷。CAT-seq 能够在活细胞中高效标记线粒体 mRNA、rRNA 和 tRNA,其性能与 APEX-seq 和 CAP-seq 等基因技术相当,但无需基因操作。


为了将方法扩展至RNA 标记之外,研究人员将CAT-seq 与此前在 CAT-S 中优化的硫代 QM 探针(QMPAB-3)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双探针策略——CAT-ortho(图 1a)。每种探针在单独使用时均保持靶标选择性,而联合应用时表现出强正交性和极低交叉反应(即探针意外标记对方靶标的情况),从而可在同一光催化激活下实现 RNA–蛋白的同步标记(图 1b)。


640.jpg

图1 | CAT-seq 和 CAT-ortho 示意图


利用这些新技术,研究人员研究了多种体系中的线粒体动态变化。在小鼠巨噬细胞系中,研究人员发现氧化磷酸化的下降源于tRNA 修饰水平的降低,而非 mRNA 的缺失,从而导致线粒体翻译受损。在原代小鼠 T 细胞中,研究人员揭示了从初始型向细胞毒性T 细胞分化过程中,线粒体转录水平及相关蛋白普遍升高,从而推动增强的氧化磷酸化。总体而言,CAT-seq 和 CAT-ortho 提供了多功能、非基因操作的工具,可用于解析线粒体调控与代谢重塑,甚至适用于原代体系。


光催化多组学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有若干潜在方向:

  1. 化学设计方面:仍需开发在RNA 和蛋白质标记中具有更高效率和更强正交性的探针。改善光催化动力学有望实现更精细的时间分辨率,而将激活波长红移(如进入近红外区)则可能支持其在深层组织和活体中的应用,因为此类波长对组织无损伤且穿透力更强。

  2. 亚细胞定位扩展:与可通过改变定位序列进行重定向的基因编码酶不同,化学催化体系通常需针对不同胞器进行重新设计。因此,开发稳健且特异的递送系统仍是关键,以便将这些平台扩展至更多细胞器和微环境。

  3. 生物学应用:这些工具在更广泛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具备时空分辨、多层级标记能力的策略,有望揭示在复杂生理转变或疾病相关过程中,不同生物大分子(如RNA、蛋白质和代谢物)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Bi, Y., Yu, L., Deng, Q. et al. Photocatalytic labelling-enabled subcellular-resolved RNA profiling and synchronous multi-omics investigation. Nat. Chem.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5-01946-1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会议官网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