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发2篇高水平期刊!中国科大教授当选院士!
5月16日,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公布了新增选的70位院士和22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当选外籍院士,也是本次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阿德里安·史密斯爵士评价道:“这批新成员已经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继续推动学术研究和工业的可能性界限。”
潘建伟教授,连发高水平期刊!
潘建伟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英国皇家学会对其当选的评语是:“潘建伟的开创性贡献将全球范围内的安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优势从梦想变为现实。通过‘墨子号’量子卫星,潘建伟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加密视频会议,这开启了量子互联网从地面到太空的宏大前景。基于多粒子干涉度量学,他构建了能够在解决特定问题上超越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系统。”
就在5月,潘建伟教授先后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两篇论文,中间间隔不到15天!
5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该工作使得现实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由以往的几十米整整提升了三个数量级至几十公里,为后续开展盲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增强长基线干涉等量子网络应用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5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陈明城教授等利用基于自主研发的Plasmonium(等离子体跃迁型)超导高非简谐性光学谐振器阵列,实现了光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在此系统中构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磁场以构造人工规范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这是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进行量子物态和量子计算研究的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英国皇家学会
英国皇家学会又称“英国皇家科学院”,成立于1660年,是英国最高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的评选旨在表彰当选者作为各自领域的领导者,对科学研究做出的宝贵贡献,牛顿、法拉第、达尔文、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狄拉克以及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等著名科学家都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此前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的中国籍科学家有:杨振宁(1993年)、周光召(2012年)、陈竺(2013年)、白春礼(2014年)、李家洋(2015年)、高福(2022年)、李静海(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