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连发Science、Nature!
继11月17日,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王桂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Nature》后,11月18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磊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
两天内,复旦大学第2次登上国际顶刊,连发Nature、Science。
Science
11月18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桑庆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孙晓溪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The mechanism of acentrosomal spindle assembly in human oocy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了2000多个人类卵母细胞的三维高分辨率成像,并确定命名为一个人类卵母细胞微管组织中心(human oocyte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huoMTOC)的结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武田宇、博士生董洁(已毕业)、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伏静、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匡延平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Nature
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破坏力极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即使是弱台风,其威力也不容忽视。
台风强度是目前台风预报的难点,其变化也一直是国际上的前沿科学问题。传统的台风强度估计主要采用基于卫星云图的Dvorak台风定强方法,该方法在台风云型特征识别分析等多个关键定强步骤都存在较大主观性。即使针对同一个台风,不同台风业务机构给出的强度估计也经常存在较大差异,这也给台风强度变化研究带来诸多困难。另一方面,近20年的理论研究指出海洋变暖会导致台风增强。该理论在大西洋获得较好的验证,得益于那里长期的飞机气象观测资料。然而,全球其它海盆的台风强度变化趋势因缺乏现场直接观测资料,一直存在争议。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王桂华教授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另辟蹊径,提出用海表面漂流浮标(drifter)观测的高精度海洋混合层流速来估算台风强度。通过分析1991-2020年期间全球大量drifter观测的混合层流速数据发现,最近30年占全球70%的弱台风无论在全球尺度还是海盆尺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增强趋势。相关成果以《海流显示全球弱台风显著增强》(Ocean currents show global intensification of weak tropical cyclones)为题,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7日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杂志。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王桂华教授为本文第一兼通讯作者,第二作者为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吴铃蔚,合作者还包括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梅伟助理教授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谢尚平教授。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青塔、复旦大学,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