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融,构建智慧网络|10月学术会议精彩回顾

2024-11-08 4518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十月,AEIC学术交流中心致力于促进各领域和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我们的会议主题涵盖了从智能通信的前沿技术突破,计算机科学的创新算法研究,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升级,到轨道交通的安全与效率提升,再到智慧医疗的精准诊疗和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AEIC学术交流中心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各领域和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合作。


现在,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一系列学术盛会的精彩时刻:

1、第四届智能通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C 2024)


640 (9).jp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18日-20日
会议地点:中国·郑州
会议主题:智能通信与计算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河南省通信学会
承办单位:郑州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
协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北工程大学
支持单位: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会议介绍:
10月19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支持,郑州大学、河南省通信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智能通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C 2024)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中国联通研究院、中信移动等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150余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师生线下齐聚,共同研讨智能通信与计算领域的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探索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杨天若教授对参会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专业知识并寻找合作机会。郑州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潇楠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向参会来宾致辞,强调了智能通信与计算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大会报告环节,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南方科技大学孟庆虎教授,IEEE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高飞飞教授,IET会士、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东南大学许威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交通大学陈为教授等4位专家围绕智能通信与计算等前沿话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分享了研究成果、新颖思路和技术创新。

19日下午,围绕“6G时代无线移动通信发展趋势:技术挑战、新兴用例、商业模式”主题展开专题座谈活动,郑州大学王宁教授主持活动,来自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首席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张涛,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㛃,东南大学许威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陈为教授,郑州大学郝万明副教授,共同探讨了包括智能通信、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多个热点话题,分享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讨论了相关技术的前沿进展,交流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会议期间,口头报告学者积极参与,分享在该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并就智能通信与计算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现场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帮助青年学者们加深了对行业领域的理解。

2、第五届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技国际学术会议(ICCSMT 2024)


640 (10).jp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18日-20日 
会议地点:中国·厦门
会议主题: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技
主办单位:厦门市智慧数字经济研究院
承办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厦门大学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AEIC学术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浙江海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研究分会

会议介绍:
此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会。大会围绕“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技”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智慧碰撞,广泛交流领域内当前的科研热点、创新成果,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崭新的视角与启发。大会日程设置了4场主题报告、10场专题报告、口头报告、海报展示以及评优和颁奖环节,评选出优秀论文、优秀青年学者报告以及优秀海报共三个奖项。

19日上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傅馨教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邱仲潘副教授,国家杰青、华南理工大学牛保庄教授,国家优青、同济大学张真真副教授,腾讯云教育基教及高教解决方案副总经理罗志,柏视医疗总裁、联席董事长、IEEE会士徐晨阳,香港浸会大学(UIC)骆宗伟副教授,厦门大学陈继光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魏丽军教授,顺丰科技高级工程师张峰,集美大学刘旺盛副教授,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张炜教授,厦门大学成瑾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聂镭副教授,北京晨阳智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AI专家冯朝晖,原阿里巴巴首席网络架构师庞俊英等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开幕式。并由国家杰青、华南理工大学牛保庄教授,国家优青、同济大学张真真副教授,腾讯云教育基教及高教解决方案副总经理罗志,柏视医疗总裁、联席董事长、IEEE会士徐晨阳等四位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19日下午,结合当前研究热点,两场专题报告于大会分会场顺利展开。专题报告一聚焦“大模型与智慧供应链”话题,专题报告二探讨“数字化创新”话题。两个专题报告分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现场专家、评委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现场气氛活跃。

3、第五届机器学习与计算机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MLCA 2024)


640.pn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18-20日  
会议地点:中国·杭州
会议主题:机器学习和计算机应用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联盟
承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委会、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浙江省数字经济联合会

会议介绍:
10月19日,第五届机器学习与计算机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MLCA 2024)于中国杭州成功举行。这次学术盛会汇聚了相关领域优秀的专家、学者,重点探讨了机器学习和计算机应用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和新的研究方向,全面展示了国际技术研究当前的新进展和创新应用。

在大会报告环节,首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海军教授以“Generative Fashion Intelligence”为题,分享了生成性技术在时尚行业中的创新应用。他的报告不仅揭示了当前的研究趋势,也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潜力的深入洞见。紧接着,南京工业大学的沈谋全教授深入分析了“Key techniques of data driven optimal control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探讨了网络环境中数据驱动技术的复杂性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随后,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关圣威教授则聚焦于“Recursive Learning of Genetic Algorithms for Classification Problem Solving”,他介绍了如何通过递归学习增强遗传算法在复杂问题求解中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华南理工大学的刘亚俊教授以“An Intelligent Fire Detec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Acceleration Signal and Machine Learning”为题,展示了结合机器学习与新型传感器技术在火灾预警系统中的突破性进展。

下午的会议同样精彩纷呈,来自成都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以及上海海事大学等12位学生就他们的创新研究进行了口头报告。这些年轻学者通过展示他们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探索与创新,获得了在场专家与同辈的高度评价和支持。在互动问答环节,他们与观众积极交流,碰撞出新的研究火花。

4、第四届机械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AEIE 2024)


640 (1).pn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18-20日   
会议地点:中国·安徽
会议主题:机械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工程
主办单位:安徽大学
承办单位: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安徽省人机共融系统与智能装备工程实验室
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安徽工程大学、安徽三联学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
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会议介绍:
10月19日,第四届机械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AEIE 2024)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会议开幕式上,安徽大学学术副校长吴立建教授、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毕涛,以及大会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陈义明(I-Ming Chen)教授分别发表致辞,并表示希望通过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深化科研合作,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上午的大会报告环节,会议邀请到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ASME Fellow、南洋理工大学陈义明教授,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杨桂林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张宪民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吴新宇研究员,奥尔堡大学白绍平教授分别作主讲报告,分享当前的新研究成果和独到见解。这些报告不仅涵盖了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还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启发和实践指导,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的高水平、国际化、前瞻性的学术盛宴。

此外,为了鼓励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下午设置了1场圆桌论坛、2场青年学者论坛以及23张学术海报展示等多形式活动。在圆桌论坛上,来自安徽大学的陈文杰教授、南洋理工大学陈义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杨桂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吴新宇研究员、奥尔堡大学白绍平教授等五位学术大咖围绕“机器人+AI:科技探索与实践”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与在场的研究者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交流。

5、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工程材料国际学术会议(ICMTEM 2024)


640 (11).jp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18-20日
会议地点:中国·沈阳
会议主题:机械制造技术与工程材料
主办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大学
承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辽宁省兵工学会、东北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学院

会议介绍:
会议在上午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来自沈阳理工大学的王学涛博士主持,对到场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会人员济济一堂。出席的主协办单位领导分别有来自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赵晖院长和梁海城副院长以及王余莲副院长、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吴玉胜院长、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卢少微院长和徐荣正副院长以及农智升副院长和辽宁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的曹艺副院长,彰显了各方对学术交流的重视与支持。

沈阳理工大学副校长杜忠华教授带来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充分肯定了学术交流对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大会报告环节由中南大学的喻海良教授主持,他的专业引导让会议一开始便充满了学术活力。

第一位报告的是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李新勇教授,他的演讲题目为《面向可持续应用的纳米铁氧体氧化物的合理设计》。李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多功能纳米材料在现代应用中的潜力,尤其是在绿色催化和能量转换中的独特作用,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关注。大连理工大学的郭江教授带来了题为《微细结构表面高性能抛光技术》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多种新兴的抛光方法,并剖析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对微细结构表面抛光技术的新进展进行回顾,他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引发了现场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随后,来自剑桥大学和东北大学的Ali Reza Kamali教授进行了题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纳米结构硅材料的绿色制造》的分享。Kamali教授以生动的实例讲述了硅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绿色生产与高性能的平衡策略,为可持续科技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大会报告的最后,由东北大学的裴文利教授介绍了《Fe基磁性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和结构调控》。他的报告揭示了纳米粒子在微纳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特别是通过元素掺杂实现结构可控性的研究,为创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下午的青年学者论坛将会议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来自不同高校的八位青年学者登台进行了主旨报告,他们分别是:沈阳大学的侯朝霞教授、沈阳理工大学的吕逍教授、贲霜教授和文明月副教授、沈阳工业大学的吴禹翰副教授、以及沈阳大学的蓝青博士、翟梓会博士和沈阳工业大学的刘峰博士。各位学者各展所长,报告内容涵盖了领域内的多项前沿研究,体现了青年学者在科学探索中的创新意识和卓越能力。

6、2024年轨道交通与运输国际学术会议(ICRTT 2024)


640 (2).pn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11日-13日
会议地点:中国·焦作
会议主题:轨道交通与运输
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焦作市道路交通与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城建学院、新乡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郑州科技学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介绍:
2024年10月12日,由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2024年轨道交通与运输国际学术会议(ICRTT 2024)在河南理工大学成功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澳门城市大学、南非文达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现场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会议开幕式由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郭保华教授主持,能源学院副院长杨玉中教授致开幕词辞,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会设置了口头报告、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交流环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旨在增强与会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分享。会议有幸邀请到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刘德华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杨平教授、郑州大学严亚丹教授、广东工业大学陈贡发教授、澳门城市大学郭经纬副教授、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David BASSIR教授、河南理工大学郭保华教授等7位专家围绕“轨道交通”“道路与交通工程”等研究领域作了精彩的主讲报告,与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了行业发展的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分享了对行业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的独到见解,现场交流气氛浓厚。

在下午的分会场中,来自中南大学、郑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38位学者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前沿课题,包括新兴技术在轨道交通与运输中的应用、实验数据的分析、理论模型的构建以及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学术界在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努力。

7、2024年智能医疗与可穿戴智能设备国际学术会议(SHWID 2024)


640 (12).jp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19-20日
会议地点:中国·东莞
会议主题:智能医疗与可穿戴智能设备
指导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广东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介绍:
10月20日,由广东医科大学主办的“2024年智能医疗与可穿戴智能设备国际学术会议(SHWID 2024)”在东莞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康复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产业领导者、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共商共建基于数字医疗新型技术为应用导向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搭建了一个具有医工思维碰撞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康复医学与智能医疗的创新与实践。

会议开幕式上,广东医科大学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新光、东北大学生物医学电子学系主任徐礼胜、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谢秋幼为会议作开幕致辞。在论坛上,专家们达成共识,认为在数智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医学数据分析及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方面极具潜力,智能医疗与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将大有可为。南方医科大学智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黄国志教授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鼓励青年学者专注于学术研究和跨学科学习,积极开拓创新,通过跨学科合作实现共赢,通过持续学习实现个人成长。

在大会报告环节,会议邀请到南方医科大学智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黄国志、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钱唯、东北大学生物医学电子学系主任徐礼胜、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冯前进、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陈云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研究员鲍时春、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人工智能康复实验室负责人杨成端、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廖麟荣等嘉宾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大会见证了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思维和突破性技术,这些成果将极大地推动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让他们对未来智慧医疗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8、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工程国际会议(ICBAIE 2024)


640 (13).jp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25日-27日
会议地点:中国·深圳
会议主题: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工程
主办单位:南方科技大学、英国利兹三一大学
承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
协办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会议介绍:
10月26日,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工程国际会议(ICBAIE 2024)在南方科技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成功打破了地域限制,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工程”三大核心主题,广泛交流了领域内当前的新科研热点、创新成果,激发了深层次的学术思辨与思想交流,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启发。

10月26日上午,会议在大会主席、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系副主任马永胜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大会荣誉主席、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陈明伟讲席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辞,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召开。在大会报告环节,会议邀请了多位重量级嘉宾进行精彩的主题报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会士、南方科技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林志赟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Andrew Y. C. Nee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南方科技大学张宏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系副主任马永胜教授,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S. K. Ong教授,BCS 会士、PFHEA、英国利兹三一大学商业、计算机科学和数字产业学院院长荆延国教授,IET会士、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卫东教授,IEEE会士、南方科技大学何志海教授。各位专家学者积极踊跃地提问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此外,下午口头汇报环节分为线上线下两个分会场进行,线下会场由南方科技大学刘伟教授主持。会议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英国利兹三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单位的30多名学者进行报告。现场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了热烈、浓厚的交流氛围。

9、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国际学术会议(AIIIP 2024)


640 (14).jp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25-27日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会议主题: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
主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协办单位:西安理工大学、AEIC学术交流中心
合作单位:ACM SIGAI兴趣小组
支持单位:香港万维网科技协会

会议介绍:
10月26日,由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国际学术会议(AIIIP 2024)于天津顺利召开。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空军工程大学、辽宁工业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共同参加这场学术盛会。

开幕式上,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陈海永教授致欢迎辞,陈教授介绍了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办学特色,并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紧接着,天津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段晓杰教授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促进学术界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

在主讲报告环节,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张晓明教授(IEEE, AAAS, IET, BCS, AAIA Fellow)、香港理工大学的李青教授(IEEE, IET, AAIA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的华云生教授(IEEE, ACM, AAAS Fellow)以及西安理工大学的李艳恺教授和天津工业大学的李宝全教授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他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并介绍了人工智能及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新进展与前瞻视角,为参会者带来了宝贵见解。会议期间,18位青年学者通过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了近期的新研究成果,并与现场专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及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挑战与机遇。大会颁发了“优秀论文奖”、“优秀青年学者报告奖”及“优秀海报奖”,以激励年轻科研人员。

10、第八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4)


640 (15).jp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25-27日
会议地点:中国·西安
会议主题: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
主办单位:西京学院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罗切斯特大学、AEIC学术交流中心
技术支持:IEEE、IEEE西安分会

会议介绍:
10月26日,由西京学院主办的第八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学术会议(ICEMCE 2024)在西安举办并圆满落幕。大会汇聚了来自上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15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电气、机械与计算机领域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会议在西京学院副校长郭建新教授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序幕。郭建新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西京学院的办学理念、科研成就,以及国际合作的愿景,强调了电气、机械和计算机工程在推动文明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在大会报告环节,会议邀请到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智教授,IEEE Fellow、香港城市大学李友福教授,IEEE Fellow、墨尔本大学Saman K. Halgamuge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章坚民教授,浙江大学杨秦敏教授,以及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Pavel Loskot副教授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的演讲,以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专业经验为与会者呈现了领域内的新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也激发了现场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此外,会议聚焦细分领域设置了两个分论坛,共邀请30位专家学者进行口头报告和26位与会者参与了海报展示,他们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11、2024黄河水文生态论坛暨第四届环境污染与治理国际学术会议(ICEPG 2024)


640 (16).jp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25-27日
会议地点:中国·郑州
会议主题:环境污染与治理
主办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承办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黄河生态保护研究院、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省生态学学会、河南省环境科学学会、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AEIC学术交流中心等

会议介绍:
10月26日,“2024黄河生态水文论坛暨第四届环境污染与治理国际学术会议(ICEPG 2024)”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综合实验楼多功能报告厅成功举办,论坛以“黄河生态水文过程与系统治理”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200余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黄河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生态环境治理和水沙联合调控机制等科学问题。

大会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教授致开幕辞,副校长、刘雪梅教授主持开幕式。论坛设置了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参观考察等环节。主旨报告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冯起研究员,国家杰青、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YvonLe Maho,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海南大学张知彬教授。五位领域资深专家分别围绕“气候极端性加剧及其带来的挑战”“黄河流域生态水文与高质量发展”“人为气候变化对全球径流季节性的影响”“大型风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动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等主题进行分享。

论坛还邀请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总规划师、正高级工程师王煜,河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韩士杰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陈广文教授,河海大学任立良教授,国家杰青、中国地质大学郭华明教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刘国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强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李春晖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世梁教授、武汉工程大学李思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杜睿教授做特邀报告。十一位专家围绕“黄河河嫩滩生态屏障作用”“黄河中下游生物多样性保育及生态廊道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水循环组分解构研究”“黄河流域高砷地下水分布及形成机理”等主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27日,与会代表们参与考察了水利部黄河下游滩区生态水文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实地了解了黄河流域的生态水文现状和治理进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专家学者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黄河生态水文理论的深化与技术突破,促进了成果转化应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2、第五届智能设计国际会议


640 (17).jp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25-27日  
会议地点:中国·西安
会议主题:智能设计
主办单位: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西安市碑林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西安设计联合会
承办单位:西安设计联合会、AEIC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介绍:
10月26日,第五届智能设计国际会议在西安创新设计中心圆满召开。大会邀请国内外智能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参会交流,吸引了来自伦敦艺术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韩国釜山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程信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航天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原点设计中心等国内外高校、企业、设计研究院所代表1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西安市碑林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陈晓玲代表主办方为大会致词,陈局长表示,碑林区抢抓陕西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将“科创碑林”作为“六个碑林”之首重点推进,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区科技实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逐步加强。

本届会议议题赋能西安市现代社会的基础服务体系,助力智慧医疗和养老、智能机械与生产制造、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建设。会议邀请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工业设计分会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巍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行政副院长李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黄庆华教授,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罗琛副教授,马来西亚想象研究所所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阿德里安·大卫·肖克,伦敦艺术大学批判性设计实践的讲师/中央圣马丁大学的批判性设计实践教授、理论家马特-马尔帕斯分别围绕“人工智能重塑设计新维度”、“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变革与设计教育思考”、“设计教育及学科的实现与可持续发展”、“高级计算工具辅助新型医疗科技”、“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共生关系”、“高级计算模型助力多部门协作”、“‘多跨协同’产教融合的实践方法”、“创新设计实践方法”等话题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为参会者介绍了智能设计的前沿技术研发、理论探索以及应用推广,提出了智能设计在可操作性与可实现性方面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方法。

13、第八届可持续制造国际会议 (ICSM 2024)


640 (3).png

会议时间:2024年10月31日~11月1日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
会议主题:可持续制造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承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生产工程学院、教育部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德国弗戈媒体集团

会议介绍:
ICSM 2024的议题广泛而深刻,覆盖了“新能源汽车的尖端制造技术”、“机器人引领的智能制造革新”、“软件定义下的未来制造模式”等多个前沿且富有实践意义的可持续制造技术领域。

会议开幕式上,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IEEE Fellow李智军教授到场致辞,随后会议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闵峻英教授主持。在大会报告环节,会议邀请到德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院士、德国生产工程科学院科学委员会主席、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及wbk生产科学研究所所长Jürgen Fleischer教授,带来了题为“电动交通中的循环性探索:自动拆卸技术的实现与展望”的首场主旨报告。随后,瀚柏格夹具系统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为民博士和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中国区总裁平颉先生分别就“精密夹具快换系统 - 完备柔性自动化生产的创新”和“对制造业质量趋势的概述和启示”两个话题展开了介绍。

在随后的会议议程里,本届论坛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和“机器人智能制造和软件定义制造”两个话题分设了平行论坛。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分论坛上,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前瞻制造工程部总监刘圣祥先生发表了题为“蔚来智能制造实践分享”的演讲;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电堆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陆维先生,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高精度、长寿命钛基金属极板的开发与批量化制造技术”的精彩报告;邦迪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王先锋先生则带来了“柔性化产线在新能源扁线电机生产中的创新应用”的报告,深刻剖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电机生产线提出的全新挑战与要求。在“机器人智能制造与软件定义制造”分论坛上,华为技术公司德国首席策略官及同济大学客座教授Jürgen Grotepass先生发表了题为“制造即服务:案例解析中的数据价值创造”的精彩演讲;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标准与检测中心副主任丁露女士,在其题为“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讲中,首先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这一宏观视角切入,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中国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政策导向;而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霍志宇先生,则介绍了“混合现实在航空产品装配中的应用”,中航研究所探索了在航空产品装配场景中显示包括数字模型、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信息的方法以取代传统的纸质装配指令。

为了真正的推动“产学研”的有机互动,推动真正的研究成果可以落地到生产过程中,本届论坛的另一大特色是设置了11月1日“科学日”报告活动,在该天的会议中,两场主旨报告由来自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产品工程研究所所长产品工程和传动系统教席Albert Albers教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何 宁教授分享。在之后来自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等的优秀博士生代表和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分享。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