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又出新排名:清华北大无缘前十!这所“双非”竟排14?

2020-02-28 2603

近日,中国教育部和民政部下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了一个重量级的排名:《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据悉本次榜单的排名参考计算数据是各大高校参与竞赛的次数、竞赛规格级别、获奖贡献、组织贡献和研究贡献。而参与评分的专家组成员也是来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诸如: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大这样的高水平院校的学者和专家。


20200228排名图片.png

(该排名前20名单)


这份榜单一经发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因为我们可以在这个榜单的前20中看到,清华大学居然无缘前10,北京大学大更是排到了29名,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一类“双非院校”击败了一众985、211名校拿到第14名的成绩。如此“意料之外”的结果,不仅让不少网友感到“懵圈”,同时单从评分数据上看,不少人发现为什么获奖奖项比浙江大学多出近200项的武汉大学排名却靠后?因此部分质疑排名的声音也出现在网上。


综合网上的数据以及官方的解答,这两个网友比较疑惑的问题其实都是一类问题,因为我们在之前说过,本次排名的评分依据是参考高校在各大竞赛的参赛情况和表现来评分的。清华大学这次没有进入前十更多可能的是因为该校在近几年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和其他科研项目的支持和培养,而不是频繁的参加竞赛;而武汉大学之所以排名靠后也可能是因为浙江大学的竞赛项目规格更高亦或者是参赛质量更高。所以说这次误会更多的是源自网友对评分机制的不熟悉,网友们大可不必太过较真。


当然,这些年我们看过大大小小的各种高校排名,地方和院校关心排名、家长和学生更加关心排名,有的排名靠谱,可以通过详尽的数据给我们一个相对准确的参考。但是也有很多排名名目五花八门,尤其是到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时期,各种公众号相关新闻稿“漫天飞舞”,把报考院校的高考生弄得晕头转向。


为啥大学排名这么多.jpg


很多人不禁想问:这些排名到底有多大用处?


·对于高校,排名是办学资质的硬指标

正如很多教授需要不断的生产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论文,通过这一个又一个记载数量的数字来进行职称评比和荣誉奖励。每年我国都要划拨将近千亿元支持高校科研和建设,如此众多的学校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那么就需要一些如国际排名、学术论文、师资力量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在考核中成绩较好的高校自然可以有更多的国家经费支持投入建设。


·对于学生,排名是的依据和“信仰”

对于高考填报志愿的学生来说,因为人生阅历以及社会信息接收的不对等,即使全家老小一同参与分析,也很难得出选择哪个大学更好或者不好的标准答案,大多数只能参考那些可能自己都看不懂的数据和排名,这样才可以让自己“有点底”。而对于已经在读的大学生,自己母校的排名不仅是每逢过年过节饭桌上的谈资,也的确在毕业后,找工作时发现学校的知名度原来还是有用,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每年就业招聘中的院校歧视还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新闻3.jpg


·热衷排名的风气之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小编记得郑也夫先生的《信任论》曾有提到:人类社会在漫长且残酷的环境中生存,靠的是对世界的简化机制,人们都倾向于把一个物体、一类人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脸谱化、符号化,以此简化认知让我们规避风险。先放下这个结论的残酷性和准确性不说,但是如今高校排名盛行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个观点,因为似乎大家都希望用几个排名和数字来评判一个学校的优劣。


学校热衷于排名,也许短期会获得利益,但是最终让科研人员背负不合理的学术压力,这样只会滋养学术造假的土壤。而对于无论是填报志愿的高考生还是在读的大学生,不要忽略了“自己”的参考价值:你适合什么专业?对什么学科感兴趣?你能在这个学校中获取多少专业知识?几年的大学生活中能成长多少?这些才是未来决定你人生的东西,而不是冰冷的排名。


排名总名单20200228.jpg

(该排名前100名单)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