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博台线”是中国区域均衡发展分界线
更多学术热点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艾思学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经过长期探索,通过计算发现垂直于胡焕庸线的“博台线”(连接新疆博乐市与台湾省台北市的西北—东南走向的轴线)可建成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地理学报》上。
该研究成果对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破解胡焕庸线,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提供了新路径。
研究认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之一,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客观上需要构筑一条或多条支撑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主轴线,成为表征区域均衡发展格局的标志线。
研究发现,“博台线”是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的渐变线,可建成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未来建成国家发展的战略脊梁线。博台线与胡焕庸线交汇点位于甘肃镇原县,垂直区域涉及甘肃平凉、庆阳和陕西宝鸡、咸阳4市交接地区。
2016年博台线西南半壁与东北半壁国土面积占比约为60%∶40%,而两侧人口占比约为45%∶55%,经济总量占比约为40%∶60%,并分别向50%∶50%的平衡格局演变;两侧人均GDP比值为44%∶56%,人口密度比值为38%∶62%,经济密度比值为32%∶68%,城镇化水平比值为48%∶52%,主要均量指标都逐步趋向1∶1的均衡发展格局。
研究认为,“博台线”是连接“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战略扁担线,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连接的实体线和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也是双向对外开放的中坚线、海陆联动发展的对接线,更是促进东中西部、南北协调发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分界线,“博台线”对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战略作用。
研究提出将“博台线”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博台线沿线地区的天山北坡城市群、酒嘉玉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6个发育程度较低的城市群建设为鼎,支撑博台线从经济发展低谷区快速崛起,形成“3+6”的空间支撑格局,真正担当起国家发展战略脊梁线的重任,将其建成为推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新增长带和高质量发展带。
研究还建议制定“博台线”发展战略规划,充分释放“博台线”承载的多重潜在功能,突出建设“博台线”上西北端点(博乐地区)、中部战略节点(甘陕交界地区)和东南端点(海鲜两岸地区)三大战略支撑点,开展对“博台线”的综合科学考察。
据悉,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及胁迫效应”和中国科学院战略科技先导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www.geog.com.cn/CN/10.11821/dlxb202002001
作者:崔雪芹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中国科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