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务员也加班
今天的大学毕业生有为数不少者热衷于参加国考,希望跻身体制之内,一来可以旱涝保收,二来工作轻松愉快。更有人戏言,五等身份公务员,小官不大混时间,读报纸侃大山,朝九晚五快活天,喝着啤酒蹭着烟,每月也有三五千。如此生活,那真叫一个优哉游哉。
只是,这样的想法太过天真。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国家机器出现以后,公务员这一职业随之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工作制度也陆续成型。公务员身在庙堂之上,看似风光无限,但其背后的心酸却非外人所能读懂。在这其中,日常工作之外的频繁加班值班可谓是苦不堪言。
不过也有人会说,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务员竞争压力大,加班极为正常;而古代社会信息基本靠吼、交通多半靠走,在那个不通电的冷兵器年代,他们也加班那才是少见多怪呢。
其实,古代公务员非但要加班,而且还不在少数。
中国古代关于公务员加班的记载最早源于春秋战国,《国语•吴语》里就曾记载,晋国大夫董褐为保全疆土免遭吴国屠戮,夜以继日同吴王夫差谈判,被视为公务员加班的典型例证。另有一则加班案例在《汉书•薛宣传》中如此记述:“及日至休吏,决曹椽(曹椽:西汉时期州县一级专职法官,相当于今年的县法院院长)张挟独不肯休,坐曹治事。”意思是每遇假期,法官张挟仍然放弃休息时间,照常上班处理公事。
不过历朝历代公务员加班体制有所不同。西汉时期公务员加班时间并不频繁,五天工作制已成为常态。《汉书·万石君传》中记载:“每五日休沐归谒亲……不敢令万石君知之,以为常。”意思是说公职人员工作5天后连休两日以便回家看望父母、跟亲人相聚。《汉律》中亦言:“更五日得沐两日”。
有唐以来,公务员加班现象比较多见,典型代表就是白居易,他从29岁漂居长安,多数时间是在加班中读度过。为此他曾在《晚归早出》中写道:“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诗中一言一语无不表露出常年加班带给白居易的生活困扰。
唐朝以后,公职人员的法定假期一再压减,原来的“周休”也改为“旬休”,减掉的公休日变相的成了加班日。所以,古代公务员加班并非个例。加班原因不外乎是公务缠绕,无法脱身,其中最为耗费心力的便是批阅公文。古人加班不但时间长而且频率高,早起晚眠,时常通宵达旦,过着两头不见太阳的日子,简直就是一部心酸的血泪史。
无独有偶的是,加班之外,古代公务员同样面临值班的悲剧。
在值班制度上,汉代初步形成了“休沐”体系,一般是工作五天值班一日。唐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出台了“夜直”制度。为确保值班人员按时出勤,中央在中书省设置“直令史”,专职管理值班事务。唐初,朝中除尚书左右丞(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以上的高级官员外,都要轮值夜班。各省管辖地区,均在官署里安排“直令”,类似于今天的值班记录本。值班当日公务员需在直令上签到留痕,有事说事,无事签名。
由于唐朝公务员加班过多过频,宋代为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在此方面有所改进,全年公休假期增加至54天。但真正休息的时间只36天,其余18天一律充公,或是加班,或是值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不过唐宋两朝公务员值班相对来说还算轻松,比如白居易值班时,常常借景抒情,写诗自娱。唐玄宗时期的中书侍郎苏颋也在值班时因无聊至极而邀人伴直,他的《春晚紫薇省直寄内》便是在值夜时所作。
然而清朝中早期受明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工作制度空前严苛。有时遇上紧急事务,需要凌晨起床赶赴早朝,对于那些迟到的官员,还要遭受三十大板的皮肉之苦。所以在这种极早的办公制度下,值夜班就会使人身心俱疲。有些点子低的官员清晨早朝、白天办公、夜班值班,48小时连轴转,根本不可能腾出时间喝茶聊天侃大山。
纵观古代的公务员职业,非但不是个轻松差事,反而会被累得精疲力竭,这不仅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因频繁加班产生厌倦情绪。
古代公务员的辛酸历程今人可能无法捉摸,但可以对今天公务员的体制改革提供有力借鉴。比如公务员加班时,除给定必要的加班补贴外,可以适当采取调休、换休等方式灵活安排工作日程,以此提高公职人员的积极性;当日夜直人员翌日可以休息半天,以便养精蓄锐提高精气神。此外,那些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加班或值班的公务员,应按照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原则,不予安排值班或是减少值班频次,如此,才能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笔名:白柳
职业:公务员
研究领域:文学历史
代表成果:《爱到无声不染尘》
自我评价:用文字取悦自己,以书画聊以自慰,钟情文学,偏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