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有多大,阿西莫夫的脑洞有多大

2020-02-20 2200

《银河帝国》系列的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被称为“神”一样的存在。倘若仍在科普边缘徘徊的你,不妨先拿起他的科幻小说,当做科普入门初级教材,乘机恶补一下中国在近现代科学史上缺位造成的巨大空白。


微信图片_20200220155949.jpg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阿西莫夫无疑是这样的存在。俄裔美国科幻作家,其作品中《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微信图片_20200220160005.jpg


这样的存在和哺育他的肥沃土壤分不开。


人类在科学史上大步迈进时,苏俄诞生了一片群星耀眼的人物:沙俄数学家帕夫努季·利沃维奇·切比雪、化学家门捷列夫、数学家安德烈·马尔可夫、神经学家巴浦洛夫,工程学家奥尔科夫斯基于1903 提出使用火箭进入太空的构想,并推导出著名的齐氏公式……


不管政治上如何更迭轮转,但科学之花从来没有在苏俄的土地上凋谢,反而愈开愈盛,一度成为科技大国美国赶超的对象。也因此,阿西莫夫这个最杰出的科幻作家出现了,这和崇尚科学的苏俄民众的泛文化息息相关。


微信图片_20200220160000.jpg


就好比我们尊崇孔孟、推行儒家,我们崇尚李、杜,膜拜盛唐……因为那曾是我们群星闪耀的时代。同理,为什么弹丸之地的巴西盛产“世界级的足球明星”,因为足球文化渗透进了巴西民众的血液。


“无力可能是定局,但绝不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终点。”


成年后的阿西莫大多数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那里是滋养科幻种子的另一片沃土,也为阿西莫夫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空间。换言之,阿西莫夫科幻作品的价值早已超越国界,成为世界性,乃至全人类的精华。


微信图片_20200220160011.jpg


《银河帝国》系列对哲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科学等都有涉及,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幻小说。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评价道:“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


我就是被阿西莫夫作品震撼到的一个普通读者,为此开始了科普知识的学习之旅。当我们因为互联网的普及自甘坠入“网茧”作茧自缚时,难道不更应该因为出生在科技文明时代,奋起直追成为资深科技迷吗?毕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而非娱乐至上。


结合现实,科普在我国依旧匮乏、贫瘠,国家三令五申要从小重视孩子科学精神的培养。然而,我们在物理学史上有关“第一推动力”研究上的永久性缺席,导致我们在科技文明探索上近400年的空缺。


微信图片_20200220160023.jpg

(图为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


四个世纪,非一朝一夕。这种对科学探索精神的集体性失语造成的后果是短视和急功近利。我们轻视基础学科的研究,因为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有可能关起门,在书山学海中坐一辈子的冷板凳,还鲜有成果。


但这却是后辈腾飞的起点!千年之前,我们的大文学家范仲淹震耳发聩地喊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惜此风未能穿越时间的阻隔,在千年之后的学术界蔚然成风。


阿西莫夫的作品已经诞生了多半个世纪,科技文明也大踏步地挺进了许多年,可作为“神”一样的存在,他的作品依然让后人望尘莫及。


你所预见,或没有预见的预见都已经在阿西莫夫的作品中出现了,有些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上帝的“奇迹”。


《银河帝国》系列诞生于半个世纪前,内中涉及的奇幻想象力和对未来的洞见现在看起来也不觉得脱节,反而只能佩服老爷子的神预测和先见之明。的确,这不是天马行空的乱编乱造,而是基于广博严谨的科学知识用科学精神进行的大胆想象和假设,对当代人们探索星空宇宙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启迪和借鉴。


相较东方文明的发展史,西方科技文明的足音尤为强劲,民族性也更注重理性、秩序和逻辑。这是我们所缺的短板。体现在知识体系的传承沿袭中,我们更看重孩子的学习结果,而非思考过程。


举个例子,现在的小学虽然开设了科学课,可是不成体系甚至敷衍了事的课程设置,怎么会引起孩子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没有优秀导师的引导,何谈普及和深耕?


更可怕的是,当下有一批写作者在略知科学知识的皮毛后,不做深度探索和思考,便急于扬名立万,换金换银。一大批空无一物,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的口号式作品就此出炉,误人误己,甚至误国。瞧瞧当下国人热捧的穿越剧、穿越小说……我们在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时,却忘了强调合理性。殊不知一味地鼓励孩子天马行空、胡想乱想,无疑将孩子引上悖离科学精神和理性的歧途。


微信图片_20200220160033.jpg


阿西莫夫自称是科幻小说中“属于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强调作品的科学性,反对粗制滥造和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诚如六、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外星飞碟热,欧美科学家及时出面指出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外星文明到访地球的痕迹,美国相关教育部门呼吁中、小学教师不要再鼓励孩子将谣传当真理来探究,及时遏制了这股外星到访的闹剧。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正处少年的我却在国内各类读物上都能看到外星飞碟的八卦绯闻,甚至有些出版物以此话题赚的盆满钵满,也让我一直坚信飞碟来自外星人。现在想来真是无知到可悲,然而这“悲”背后投射出的是全民科盲的大悲。谁之过?


“我们最深刻的恐惧,不是我们无能;我们最深刻的恐惧,是我们的力量无边无际……”


人类迈入科技文明的脚步让阿西莫夫有了这样的恐惧;《银河帝国》系列也让我有了这样的恐惧。


第一基地公民崔维兹因过人的心智挖掘出银河系最大的秘密——地球。这颗堙灭在时间长河,孕育出所有智慧生物的古老星球,用它悲剧的一生见证了人类个体文明兴衰的全过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我们跟着他,走进《基地》系列中数学家哈里·谢顿的心理史学,预测和践行人类未来之旅时,我们发现只要人性之“私”不灭,就没有永存的“银河帝国”。而在银河系的守护者机·丹尼尔·奥利瓦推动下进行的人类未来之路,不过是一次次试错、纠错推进下的银河智慧生物的进化史。


科技带来的荣辱兴衰从来都是双刃剑,它让我们人类变得强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谱写出高等智慧群的传奇故事,成为地球最大的宠儿。我们将自己放在了金字塔尖,并自封为王,掌控其他物种的生杀大权。为一己私利,随意破坏和践踏,我们也成为地球最大的威胁。


“一位优秀的科幻作家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者。”


《银河帝国》清晰地铺陈出人类文明的脉络,私欲让人类不甘止步地球。依靠大脑的力量,踏出地球,开启征服银河的征程。这是野心与智慧的较量,是人类自我毁灭的前奏。以征服为借口开始的银河文明,是以从地球人拿起科技武器转向自己同类为代价的。智能人的出现,是聪明的人类搬起石头砸向自己脚的第一步,用智能人取代人力则是人类对自己咽喉迸出的致命一击。


智能人在帮助人类征服银河的过程中得以进化和完善,出现了一种介于“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新智慧体。伴随着地球的覆灭、第一银河帝国的落幕以及基地的兴盛及最终谢幕……人类社会走向终结。


在我看来,地球谢幕的一瞬,人类已经走向终极。因为此后发生的一切背后,只剩下孤单的机·丹尼尔·奥利瓦,真正的银河系守护者,无论哈里·谢顿的心理史学,或是崔维兹选择的盖娅文明,都是机器人丹尼尔所设计。莫大的讽刺!


很不幸,我们正处于人类热衷人工智能研发的时代,耳畔充斥着太多人工智能解放人力的口号和宣传语,亲见越来越多普通工种被人工智能取代,更有一些投机分子“以培养未来需要之人才”来大发教育的横财,很多普通人的不幸因此开始,失业造成的家庭困境比比皆是。


微信图片_20200220160039.jpg


这是科技文明对人类文明史的践踏,也是我们对同类犯下的错,因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好在,有阿西莫夫的存在。


他的远见卓识和忧患意识早早为人工智能的“泛滥”做下背书,他写就的“机器人学三定律”也成为机器人学的铁律,这无疑是人类自卫所设下的一道坚实屏障。


希望科学界中涌现出更多的阿西莫夫,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同时,早早设定好人类的防护罩,让科技之光转向探索宇宙的奥秘,而不是取代同类的悲音。


笔名:瑛子

职业:影视编剧、自由撰稿人

就读/供职院校:西北大学中文系

研究领域:脑科学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自我评价:积极、乐观、勤奋、踏实。坚信: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代表成果:出版过长篇青春小说《花笺》、《如莲心事》等;担任编剧的影视剧作品:电视剧《新时代警察》、电影《盗非盗》、《花样奶奶》;网络大电影《盗墓诡影系列》、《火影女友》等。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