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乡情
热爱祖国的人,必然热爱自己的家乡。
我的家住在八公山下的安丰塘岸边。她是我诞生的摇篮,也是哺育我成长的乳母。
碧蓝的天空承载着乡情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字在脑海中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心里的不舍,那一天我到外地读大学了。远去那清晨晶莹的露珠,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塘埂的惬意,愈加想家了,想起那伟大又神话般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
秋天的安丰塘,一日有三样变化。清晨烟雾缭绕,弥漫于天地之间,有时还出现“海市蜃楼”呢。我们家乡有句俗语,“安丰塘起雾现存(见城)地”;中午一株株清秀挺拔的柳树屹立在堤岸上摇曳生姿。一望无际的塘面上塘水清澈透明,微风吹来,水面泛起一道道迷人的波光。倒映在水中的景物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那随微波晃动着的凉亭倒影好似体态轻盈的仙女在沐浴,传说这里是仙女梳妆的地方;晚上落霞辉映在塘面上,粼波闪闪,红光万道。
安丰塘是怎么形成的,这要从历史找答案。
安丰塘,古称“芍陂”,位于寿县县城以南30千米,是我国最古老、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并享有“华夏四大水利之秀”称号。芍陂始建于约公元前613年,比都江堰还早300多年。相比而言,安丰塘在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中被称作“老大”是当之无愧的了。
人们说到安丰塘,都会情不自禁地提起孙叔敖这个人,相传他是这口古塘的缔造者。
孙叔敖,姓蒍名敖,字孙叔,春秋楚国人,其祖父蒍吕臣,父蒍贾,都是楚国的大夫。在王朝内部的斗争中,位高权重而治国有方的蒍贾,横遭非难,为奸臣所杀。青年孙叔敖为避祸乱,奉母逃难到远离都城的地方隐居起来,过着躬耕自食的艰苦生活。后来经过同乡楚相虞丘的推荐,楚庄王接纳了他,并请他接替了虞丘的令尹职务。
孙叔敖在这个职位上,大展政治抱负。他主张实行宽松的治国方针,对内积极采取利民政策。在政治上,他把废弛的典章制度恢复并加以修订完善;在经济上,十分重视发展生产;在军事上,加强了中军的集中统一指挥;对外则采取伐叛柔服,恩威并重的措施。因此,在一时期内,楚国出现了“上下和合,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的繁荣局面。
当时淮河以南的八公山粮食丰歉,在取得楚庄王的允许后,孙叔敖“下膏泽,兴水利”,以求制旱治涝,确保农业丰收。他察看了地理位置后,又沿淠水而上,翻山越岭,勘测了来自大别山的水源。随后孙叔敖征集民力,在寿春以南的淠河以东、瓦埠湖之西、贤姑墩之北、老庙及西线以南的长方形地带,依据南高北低的地形,上引下控大规模围堤造陂。此陂周长六万米,面积近120平方千米,上引龙穴上水源,下控1300平方千米的特大蓄水工程。由于当时围陂中有一白芍亭,故名“芍陂”。“陂”,为池塘的名称。东晋在此地侨置安丰县以后,芍陂改称“安丰塘”。
芍陂的修建不仅适合楚国的国情,更深得民心。它改变了当地“三天不雨地开裂,五天大雨龙戏水”的自然状况,使之成为旱涝保收永久丰产的土地。它不但对楚国的经济繁荣和屯田济军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而且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粮食丰收的实惠。孙叔敖的远见卓识和伟大功勋,二千多年来一直为淠东地区世代受惠的人民所称道。早在北魏时期,人们就在塘的北侧建起了一座祠堂,内置孙叔熬石像,并刻记碑文,颂扬他的功德,以志纪念。
日月如梭,世事更替。安丰塘就像一块历史晴雨表,不断记录、折射着社会的兴衰。在历史上它曾几经兴废。安丰塘在风雨蚕蚀的岁月中呻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对安丰塘的修治,年年拨款修建。经过大规模的修复,安丰塘得到了新生,蓄水能力达到一亿立方米,灌溉面积增至4.2万公顷。作为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和世界著名平原水库,安丰塘已经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重视。
当我们从历史中收回思绪,重新品味安丰塘的神秘,领略它的坦荡时,随之而来的还有钦佩。这钦佩是遥远的,又是现实的。孙叔敖离我们远远地去了,安丰塘却是这样好好地存在着。
如果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的话,那么这“仙”这“龙”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与多年来为安丰塘建设奉献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
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里,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未来的方向,立足本职,拼搏奉献,用青春与梦想建设美好家园!
作者:黄新宇
职业:高校教师
单位:皖西学院
研究领域:应用数学
自我评价:
综合素质佳,能够吃苦耐劳,忠诚稳重,坚守诚信正直原则,勇于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做一个主动的人,工作积极热情,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拼命投入力量;具备良好的人品,受到大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