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疫科研人员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新型肺炎疫情尚在肆虐,驰援力量源源不断向湖北输送,抗疫一线各方都在同时间赛跑。这是一个全民焦灼的新春之始,从蹲家过年到居家办公,太多人已经憋出“内伤”:每天刷手机刷到胳膊酸疼,目睹各种跌宕起伏、真假难辨的“剧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易怒、情绪化……各种猜疑和攻讦或许是这一时期难免的声音。
社交网络交织着所有与疫情相关的是是非非。作为抗疫一线科研攻关主力军,一些科研人员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比如所谓有效药物背后的利益纽带,比如有关的科研伦理讨伐,有些网民似乎从这里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
前几天有网民指责某院士,说院士发布科研成果是为亲属的公司谋取利益,很快当事人又宣布自己搞错了,向院士道歉。但舆论伤害已经造成,院士何辜,要被舆论敲一闷棍。还有许多网文说某病毒科学家前几年的论文,证明新型冠状病毒是人造的。在评论前,我们需要自我提醒:吃学术界的瓜需要一定的科学素养,特别是涉及高深学科的专业问题。关于专业的部分,毫无疑问,我们绝大多数人看不懂;关于解读的部分,我们也并不能完全都看懂,最好理解的往往是浅显易懂的几句推论。这就很容易造成断章取义、似是而非的效果,还自认为掌握了全部来龙去脉。
科学质疑的前提是依据客观事实。在事实尚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质疑,那叫瞎猜。当然,瞎猜也是一种权利,本无可厚非。但在这大疫当前的危急关头,尤其是在亟须科技支撑,亟须广大科研人员集智攻关来抗疫的情况下,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困扰,还给正在抓紧时间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的整个科技界平添深重的舆论压力,打击士气,让他们不能集中精力于手头的科研工作。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是决定战局的中坚力量,我们要依靠他们,给他们鼓劲,而不是拆台。
抗疫为要,病毒科学的是非对错才是我们更应纠结的课题。国家层面已动员部署,要让科研人员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把论文写在抗疫一线。内生动力有了,外部环境也要跟上。从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出发,当前亟须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抗疫攻关环境。至于存在的问题,等打完这场抗疫战再来反思也为时不晚。
作者:杨雪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科技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