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研究结果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

2020-02-06 2332

什么是科学研究?什么是基础科学(纯科学)研究?什么是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什么是应用研究?作为一个科研人,对这些问题应该是知道一些的,但对于大众,就需要进行一些解释了。


对科学的理解存在这些问题,对具体科研成果的理解同样也存在相似的问题。


做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实验都是有条件的,所获得的数据是有局限性的。根据结果获得的结论或推论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超出了实验条件的解读和推论,都是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


实验科学,需要有样本量,需要有处理条件,需要有对照。样本量多大?处理条件是什么?如何分组?如何收集数据?对数据如何统计分析?等等,都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进而对实验结论有影响。


所以,如何向大众、向媒体、向社会介绍自己的成果,需要有一个度。同样,媒体如何报道科学家的一些新的发现,如何解读所谓的新的结果、新的结论等,也需要有个度,不能随意扩大,不能说过了头,更不能无边无际地推延。


如生物医学中对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各种疾病的机理性研究,以及长寿、生殖生理、肾脏生理、消化生理、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和调节机理的研究,由于伦理的原因,不能直接在人身上进行实验,一般需要利用实验动物作为实验材料,在各种控制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性的实验测定。实验动物有很多种,如果蝇、线虫、小鼠等,实验动物还有很多特定的模型,如肥胖病模型、心脏病模型、糖尿病模型等等。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由于分类和演化地位的不同,在生理上是有很大差异的,昆虫(果蝇)与哺乳动物(大小鼠)不同(物种差异),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生理学与实验动物的生理学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所以在实验动物中的一些发现(如某种药物的效果实验),不一定在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的发现。进一步讲,在实验动物中发现的一些结果,不一定适合应用于人类。是否适合应用于人类,还需要很多很多的实验一步一步去验证。


所以,从基础研究成果到实际应用,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实验动物身上的发现,对人类只是一个启示。科学家在介绍宣传自己成果的时候,要适度。媒体在介绍科学家成果的时候,也要适度,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其词,甚至没有了底线。大众在理解这些成果的时候,也需要理性,有自己的理解和分辨能力。


大众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让大众相信科学但不迷信科学,相信科学家群体但不迷信科学家群体,也是一个很迫切的任务。


作者:王德华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科学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