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路求索:别让“傲气”折损了“傲骨”
年少轻狂,迷失本心
大四面临择业时,我仍并未能明晰自己心底所寻。考研,更多成分上是一种对高考遗憾的弥补。当时有个学姐保送了北京的院所,偶尔看到她更新朋友圈,无论是故宫红墙外的斑驳树影、后海什刹海的网红美食,还是早起挤高铁的人满为患、科研时政事的犀利批判,都让我觉得新奇和向往。
尽管,很多人说,“帝都雾霾重,赚得多花得也多,压力太大”。但那又如何?对于二十出头、渴望新鲜感和繁华事的我来说,北上,无疑是致命的诱惑。于是就疯狂地找渠道、买资料,大有一种“不往北上不回头”的气势。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前人诚不欺我。虽然和大家一样晚睡早起,刷题备战,寒风瑟瑟里和单词死磕到底,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时候的我都会因热爱不足而自我否定。复试线一出,当即联系学姐打听历年招生情况,她说:“放心吧,你这分数不低,面试能力又强,肯定没问题。”于是我沾沾自喜,把四年来的所有荣誉、证书、履历翻出来,与自荐信一同打包,往意向导师邮箱一发,就以为万事大吉了。
复试失利,前路未知
时至今日,我都记得复试面试时,意向导师问过我这么一句话:“你这么优秀,为什么选择做科研?”谁想,这么一道送分题,竟然成了我的“送命题”。遗憾落榜。后来听学姐说:“X老师收了一名‘分数不高,但很踏实’的学生,复试成绩一出来就联系导师说想去实验室学习,一开始老师回复不用过来,但那个学生拉个行李箱就来了,又不能赶走,一呆就呆下了……”
至此,我渴望在帝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情怀,终于被现实嘲讽殆尽。或许是唱多了梁静茹的“勇气”,回想当时的我,的确是满身傲气,盲目自信,哪里有半点适合做科研的样子。
诚然,从一开始我就错了,为了北上而考研,却不知考研为了什么。太过功利的心与纯粹的科研注定无法殊途同归。
新的转机,幡然醒悟
复试失败后,我兴致怏怏地投了几封调剂邮件,最终都石沉大海。在我最失意的时候,辅导员告知我有位教授还有一个调剂名额。如同久旱逢甘霖,我那颗濒沉的心又有了复苏的迹象。我立马短信联系那位教授,并往其邮箱发了调剂申请。当天下午收到回复,他说希望面谈。
上帝终是在关上几扇窗户的最后给我留了一扇门。我怀揣着忐忑的心敲开了教授办公室的门。我们聊了很久,一开始是他问我答,比如本科做过什么,读研有什么想法之类的,我都回答地斟酌再三、小心翼翼。直到他说:“这大半年过得不容易吧”。这句话击溃了我所有的防线。
一直以来,包括父母,我很少在谁面前显露自己的懦弱或者困顿情绪,尽管半年来一路失意,也走得坚挺,走得孤绝,坚决不回头。但他到底是阅尽千帆,一语道破了我的心事。
于是我破天荒地把自己考研以来的心路感受都同他讲了,包括一开始的动机偏离、中间的尴尬复试、后来的屡屡受挫。像熟识的老友一般,他始终耐心地听,其间讲了不少鼓励我的话,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做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做科研也是这样”。
得遇伯乐,柳暗花明
我无法不在人生失意之时低头,却不甘就这样沉寂过一生。很庆幸,遇到这样一位导师,让我学会在“傲气”与“傲骨”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也很开心,或许是被我的诚恳打动,教授最终“收留”了我。
虽然我未必是“千里马”,但教授无疑是我科研人生上的“伯乐”。从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到设计课题研究内容,从基础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到各类精密仪器的熟练操控,从一颗颗种苗的悉心培育到千百份数据的分析整理,从中外文文献的阅读理解到论文稿件的锤炼打磨……
短短一年,我接触到了大量的科研知识,也曾在夜深时疲惫迷茫,也曾在孤独时忧伤顿起,但即便是一次次的试验失败、结果不明显、数据忘保存、文献读不懂等等,我从未想过要放弃。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科研人的“傲骨”,但最起码我开始热爱科研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了。
遇见爱情,恋上科研
分享一个在读研期间觉得很有趣的事,有次学校举办研究生“三行情书”活动,我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是——“发誓要敲除那颗爱而不得的基因,一想到关于你,疼就疼吧”。随后我就邂逅爱情啦。
但让我更觉甜蜜的是,有一次实验,我要稀释浓硫酸,他说了一句,放下我来,去开离心机。我觉得这个故事写成三行情书,更“虐狗”啊。“90%浓硫酸怎么配?放下我来,去开离心机。”每每想起,我可能做梦都会笑醒吧。
现在,每天穿梭于实验室与教室之间,我知道自己终将伫立在一个新的科研高点,去审视校园与社会的边界。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保持对科研的热情,于细小毫物内见微知著,于零碎数据中堪透真理;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在一次次实践中感知科研的魅力,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蓦然回首里,迎接灯火阑珊处的“柳暗花明”。
科研人,独立而不孤独,傲骨而不傲气,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