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降级风险!这3所211大学实力大幅下降,令人惋惜...

2025-04-21 3926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随着第三轮“双一流”评选的临近,各地高校都在拼命冲刺。


作为985、211工程后的又一评选,“双一流”不再搞铁饭碗,而是采用退出机制——每五年重新评选一次,表现好的能晋级,掉队的可能被踢出名单。

为了“榜上有名”,各省属高校都铆足了劲提升实力,科研成果频出、排名蹭蹭上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211高校的明显退步...

就比如这三所高校,建设的核心学科未达到一流水平,且非省内唯一的211高校。综合实力的日渐下降,她们的未来或将面临降级风险。

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简称:辽大),曾是辽宁省的骄傲。

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8年。当时正值沈阳解放,为培养支持新中国建设的专门人才,东北政府成立了商业专门学校(后更名东北商业专科学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商科高校。


1958年,为优化资源配置,东北商业专科学校正式并入东北财经学院。过后,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辽宁大学,开国元勋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自此,辽宁有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8年,在省政府的支持下,辽大力压东北财经大学,拿下省属211高校名额;2017年又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但在后续的发展中,辽大却并未跻身全国百强高校行列。

640.png
图源 | 辽宁大学官网

最核心的,经费预算低。2025年,辽大的经费预算仅为13.7亿元,在省内高校排名第三。这个经费水平在211大学中基本垫底,甚至比不上一些双非大学。

但深究原因,也无可厚非。

辽宁拥有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两所985高校,又有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要冲击“双一流”,资源多少会倾斜一些。而没有强大的经费支持,辽大的发展必然会受限。

更为重要的是,辽大的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新闻学和法学等文科类学科,普遍存在“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与理工科相比,文科研究往往难以快速产出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成果,在争取科研经费、校企合作等方面相对吃亏。

若是无法在学科方面突破,或是建立更强的科研平台,辽大可能面临降级风险。

延边大学


延边大学(简称:延大),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高等学府。

1949年,延大正式成立。作为一所综合型大学,学校最初设有文学、医学、农业等学科,主要面向朝鲜族学生。过后,学校陆续增设师范、理工等专业,逐渐成为培养朝鲜族干部和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过后,延大经历了一系列的拆分、合并、发展停滞,终于于1996年,由原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师范合并组建成新的延边大学,成为吉林
省属重点高校。

合并后的延大实力大增,成为了吉林省重点支持的高校,并于1997年成功入选“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当时少数进入“211”的非省会城市高校。2017年,又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然而,随着“双一流”的动态调整,延大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640 (3).jpg
图源 | 延边大学官网

一直以来,延大的核心优势都在朝鲜语言文学、民族学、东北亚研究等领域,同时医学、药学等学科也有较强实力,但她的理工科相对薄弱,学科结构不够均衡。加之偏远的地理位置,在人才引进和科研竞争力方面很受限。

2025年,延大的经费预算仅12.57亿元,比辽大还要低。且吉林省还有吉林大学(985)、东北师范大学(211)分走了大部分资源,发展实在有限。

不过目前,延大正在积极推进交叉学科的建设,深化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以提升竞争力,期待她能有明显的进步!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简称:新大)的发展历程,跨越近百年。

1924年,新疆都督杨增新为培养本地法律、外交和俄语人才,创办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学校主要教授俄语、法律、政治等课程,为当时新疆的对外交往和行政管理培养人才。

1935年-1960年,新大历经改组升级,改组为新疆学院,学科范围扩大,增设农科、医科、教育等专业。抗战时期,著名文学家茅盾、赵丹曾在此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学院与新疆师范学院合并,正式成立新疆大学,成为新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随着后续发展,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学科也更丰富。

1997年,新疆大学成功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原新疆工学院合并进来,更是加强了学校的工科实力。新大也因此成为一所文、理、工兼备的综合型大学。2017年,顺利入选第一轮“双一流”高校;2022年,在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中,再度入选。

640 (1).png
图源 | 新疆大学官网

作为西北教育重镇,新疆大学享受了太多“照顾”,无论是政策还是资源都有倾斜,使得新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如
今,现实却很骨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王牌学科被教育部给予“公开警示”;

院士数量仅2人,远低于同省石河子大学; 

录取线持续走低,部分专业靠调剂才能招满。


这些,都是新大面临的发展困境。

政策扶持能输血一时,但学科硬实力才是立足之本,新大也深谙这个道理。近年来,学校针对发展困境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研产出提升方面,都有对应的新政策。

虽然仍需突破地理区位等限制,但改革已初见成效!

尽管这些211大学目前面临挑战,但困境往往孕育着转机。


作为曾经的教育标杆,她们拥有深厚的学科积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全具备"逆风翻盘"的潜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这些"老牌211"重新焕发光彩,用实力证明:暂时的低谷,不过是下一次飞跃的起点。


毕竟,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正是由无数这样的"逆袭故事"写就的!


图片今日话题:

在你心中,你觉得还有哪些大学近些年退步明显?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会议官网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