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经历了一波合并潮。
当时很多大学为了提升综合实力,大肆合并。包括清华、北大,也合并了不少院校;还有像浙大、武大、吉大,更是直接合并了好几所高校,瞬间成为「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
然而在这股浪潮中,有这样一所老牌985毅然拒绝合并,始终坚持独立发展。她就是工科强校——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能做到逆流而上,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其百年办学的深厚底蕴和对自身优势的深刻认识。
天大的前身,是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当时正值甲午战败,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宗旨下,北洋大学堂在天津创立,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创立之初,学校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开设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等学门。以工科见长的偏向,端倪初显。
1900年~1913年间,北洋大学培风图南,国士辈出,但也因外界原因,历经停办、复校、更名。终于,于1913年,正式定名为「国立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国立北洋大学建校二十年之际,掌校人赵天麟确立“实事求是”为校训。校训延续至今,如拂晓晨星,点亮着历代天大人的砥砺之路。1939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了继续办学的需要,学校和当时大多数高校一起,走上了西迁之路。学校和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院校一起组设立西安临时大学,从天津出发辗转抵达西安,后又艰苦跋涉抵达汉中。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北洋大学的师生依旧坚持办学,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师生从各地返回天津,用一所完好的“北洋大学”,迎接新中国的到来。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正式定名为天津大学。
1952年,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建设需求,全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天津大学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变革。调整前,学校设有土木、水利、采矿、纺织、冶金、机械、电机、化工、地质、数学、物理共11个系,以工科为主,同时设有理学院。大调整后,理学院、工学院的18个系/学科被拆分出去,并入其他院校。
数学系、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
航空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后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部分
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后成为中国石油大学的一部分
地质组: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
冶金系和采矿系金属矿组: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矿冶工程系:调至唐山成立河北矿冶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
纺织工程系:调出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系造纸专业:调往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
电信系:为主体组建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
在这次调整中,天大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孵化器”式的贡献。学校拆出去的众多院系成为多所知名高校的前身或重要组成部分,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如今都在各自领域有着卓越贡献。
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化学工程系
......
学校也因此成为了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重点发展土木、建筑、化工、机械等学科。1959年,天大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大学之一,更是巩固了其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图源:天津大学官微
改革开放后,天大恢复高考招生、硕士研究生招生;1981年,学校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90年代末20世纪初,各大高校开始搞合并,报团取暖。而天大却选择了不合并,坚持独立发展,深耕自己的工科领域,拒绝跟风。也正是这份骨气,让其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
天大将工科做到极致,才有了今日成就。
回望来时路,「因救国而生,为强国而建」的天大始终不忘初心。130年的发愤图强,天大校友为祖国的发展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曾在北洋大学任校长,他主持设计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对中国近代化大桥设计建造的垄断局面。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院士,1935年入学,正是他领导研制的甲种分离膜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独立掌握浓度铀生产技术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突破美国层层阻挠毅然回国,带领团队研制的空心涡轮叶片,让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天大,诞生了我国的第一个水工试验所、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第一张彩色胶片、第一辆电视转播车、第一台计算尺刻线机。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港珠澳大桥、“天眼”射电望远镜、C919大飞机、“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世界首套在轨脑-机交互等神经工效测试系统、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天津大学一号”卫星上天...国之重器——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河海实验室成立;成功发射5枚卫星,为“云遥一号”星座发射组网按下加速键...
天津大学汇聚了一批国内外顶尖学者,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学校现有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学科建设方面,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20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蝉联全国第1,获评A+;工学门类A类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四,17个工科专业全部进入A类。2024年,学校新增两个本科专业,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开设全球首个脑机接口专业方向并启动招生,响应脑机接口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引领时代的科技人才。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可都是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上,她也从不落后,2016年~2023年,学校获得的国家三大奖项数量稳居全国工科类高校前十名。这样的成绩,让天津大学在工科领域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即使它的综合排名可能比不过那些合并了好几所学校的“大而全”大学,但在工科领域,天津大学的名字就是实力的代名词。 面向新时代,天津大学秉持“实事求是”的校训,以卓越的学科实力和强大的师资队伍为支撑,持续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在这跨越三个世纪的漫漫征程中,天大以“兴学强国”的初心为笔,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墨,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教育史诗。
今日话题:在你心中,你觉得哪所院校工科实力最强?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