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所百年名校,终于撕下“末流985”标签!
有这样一所大学,建校千年,以省为名,没有围墙、没有大门;
有这样一所大学,会拉着学生开“吐槽大会”;学生在宿舍大合唱能上热搜;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开到了宿舍门口;还建立了中国首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
这所爱学习爱科研,还爱“整活儿”的大学就是——湖南大学。
往日,湖大虽为985却常被贴上“末流”的标签。近日,一大学世界大学排行榜却为湖大“正名”,湖大排名成功逆袭进入前20,超越部分传统985!
一座岳麓书院,半部革命史
湖南大学,起源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这学堂一开便是千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主动改制为高等学堂。
(图源:湖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摄影:陈佳祺 方嘉泓 任克威)
1926年,湖南大学正式定名;
1937年,成为湖南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大学;
1953-1959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最终又恢复湖南大学原称;
2000年,历经风雨的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成新的湖南大学。
穿越数十次战火,历经七毁七建,跨越十余次办学体制改革,再随着后来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湖南大学逐渐有了今天的模样。
历经千余年,湖湘文脉绵延不息,薪火相传,一代代心系家国命运的学子从这里走出。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与当时岳麓书院的主教张栻切磋学问,留下“朱张会讲”的美谈;
明末,从岳麓书院走出了,提出“经世致用”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
晚清以来,更有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等革命人物,与岳麓书院有着密切的学脉关系。青年毛泽东更是曾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新中国成立后,亲笔题写了“湖南大学”校名。
因此,也有了“一座岳麓书院,半部革命史”的说法。
如今,师生中涌现出39位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学校人才辈出的生动写照。
湖大:门都没有?
据不完全统计,绝大多是新生开学都会问:湖南大学的校门和围墙在哪里?然后他们会得到一句长沙话回答:“冇得”(没有的意思)。“
到这里,你会发现一方巨石临街而起,上面刻写着四个大字——“湖南大学”,再加上两根旧石柱、升旗台和千年锤,这就是湖南大学的“校门”。
(图源:湖南大学官方公众号)
“校门”设计立意于“千年学府,根深叶繁,与时俱进”,由校牌、旧石柱、千年锤、升旗台以及求索路组成。校牌正面阴刻“湖南大学”四个字,是毛泽东在1950年应邀专门题写的。右上角所刻“岳麓书院”,为宋代真宗皇帝赐写。
两根石柱是国立湖南大学图书馆入口处的门廊立柱,1938年图书馆被日机炸毁只剩下4根石柱,另两根现矗立在工业设计艺术学院门前。千年锤重4.5吨,为铸铁打造,呈圆柱体,斜埋后露出地面约1.49米,有“世界第一锤”的美誉。圆柱体顶面中心图案为“湖南大学”校徽,寓意为湖大在历史风雨中千年锤成,莘莘学子历经千锤百炼方可成为栋梁之材。
(图源:湖南大学官方微博)
千年学府 ,不仅没有门,围墙也没有。
这是因为湖南大学校区一开始便是风景区,城市道路也从校区中穿过,周围还有居民区,再加上随着校区的扩建,湖大校园覆盖地域进一步扩大且复杂,便造成了无法筑造围墙的局面。
没有围墙的湖南大学,终日都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校区与闹市融为一体,在这样充满烟火气的环境中,湖大学子练就一身“奇特”本领,不仅不会被外界的喧哗所打扰,反而拥有最宁静的内心、最踏实的态度。
正如毛主席所说,“在闹市里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湖南大学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这里讲求“经世致用”,这里倡导“敢为人先”,这里拥有最包容开放的心态,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性格,不同习惯都能在这里“和谐共处”。
(图源:湖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摄影:陈佳祺 )
错失南湘雅,短暂沉沦后迎来高光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湖南大学相继顺利入选211、985工程。但在本世纪初期的合并大潮中,湖南大学因办学策略偏于保守,错失南湘雅。相比同城风光无限的中南大学,湖大陷入了短暂沉沦。
近年以来,湖南大学再次焕发生机,不断刷新高光时刻。
近年,新一轮“双一流”发布,学校“电气工程”学科挺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至此,学校已有3个学科进入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还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
“十三五”以来,湖南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牵头11项),其中,湖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位居全国第10(并列)、获得的自然科学二等奖数量,位居全国第6(并列),稳居高校科研力量的“第一梯队”。
2022年度科睿唯安发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湖南大学共有32人次入选,位居内地高校第二,数量超越北大,仅次于清华!与2020年相比(14人入选),学校入选人数增长近三倍。
湖南大学的跃升之势,与其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有极大关系。
岳麓书院创建伊始,就打破官学规定,允许外地学生就读,书院会讲向民众开放,这才有了“朱张会讲”的佳话。在如此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中,从岳麓书院绵延至今的湖南大学始终不断探索着“未来”的边界,瞄准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锐意进取,科技兴邦。
陈政清院士带领研究团队,针对传统油阻尼器的缺点,研发出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大吨位电涡流轴向阻尼器,从源头上革命性地解决了大型结构减振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使我国成为最先在工程结构减振领域应用电涡流阻尼的国家。
创下四个世界第一的湘西矮寨大桥背后,也有着湖大人的智慧。陈政清院士课题组采用“多稳定板技术”解决了矮寨大桥原设计方案抗风性能不足的问题、湖大1987届校友胡建华是大桥的主持设计者、方志教授课题组发明新型岩锚体系,解决了传统预应力岩锚体系地下埋深大和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一次次计算,一个个修改,30多年潜心钻研。罗安院士带领团队师生,首创大功率电磁冶金电能变换技术,实现该领域技术与装备的国际领先。他领衔的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
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谭蔚泓院士团队争分夺秒研“家庭简易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技术与试剂盒”,以科技助力新冠抗疫。王耀南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进行技术攻关,终于研制出医用室内紫外消毒等4种“防疫机器人”,为疫情防控“添砖加瓦”。
“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千年文化哺育千年学府,千年实干成就湖南大学。
如今,湖南大学踏上新的千年征程。
未来,湖南大学也将继续不断创新,寻求突破,为早日建成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进。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湖南大学官微、官网、新华网、114产学研、软科等,由艾思科蓝整理撰写,转载请标明出处。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