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SCI/SSCI期刊投稿深度解析

2025-05-26 3991

艾思科蓝官网-版头.gif


期刊剔除与更名动态


12025年4月WOS目录更新

  • 剔除期刊:科睿唯安4月剔除5本SCI/SSCI期刊,包括医学领域的《MINERVA MEDICA》《PANMINERVA MEDICA》等,主要因自引率过高或质量不达标。

  • 更名期刊:4本SCI/SSCI期刊更名,如《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ING》更名为《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反映学科方向的调整。

  • 风险提示:部分期刊(如《BIOENGINEERED》)被剔除前仍处于“On Hold”状态,学者投稿需警惕此类陷阱。

2中科院分区规则调整

  • 新增ESCI期刊分区,并优化超越指数算法,减少冷门学科引用量低导致的排名偏差。

  • 学科分类调整:原“人文科学”拆分为哲学、历史、文学三类,“法学”更名为“社会学”。


开放获取(OA)的深化与争议


1政策推动

  • 日本、中国等国家强制要求政府资助项目成果即时开放获取,中国科协卓越计划OA期刊占比超85%。

  • 出版巨头如Elsevier的OA文章占比达62%,但APC费用上涨(如《Nature Communications》APC达6490美元)引发争议。

2新兴模式崛起

  • 非营利平台“钻石OA”兴起,如SciPost通过学者自治和零收费模式吸引投稿,数学、理论物理领域增长显著。


中国期刊的崛起与学科热点


1影响因子逆势增长

  • 中国SCI期刊平均影响因子增长率达10.5%,《Cell Research》预测IF将突破45,跻身全球前5%。

  • 国产交叉学科期刊表现亮眼,如《BioPsychosocial Science and Medcine》聚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交叉领域。

2AI与自动化领域投稿热点

  • 人工智能期刊审稿周期缩短,如《Applied Soft Computing》审稿周期3-6个月,《Array》开放获取新刊审稿仅需4-8周。

  • 护理领域出现AI主题征稿,如《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推出“生成式AI在医疗模拟中的应用”专刊。

 

ESCI期刊的潜力与争议


1ESCI冲击传统分区格局

  • ESCI期刊数量达8934本,新增期刊中42%为交叉学科(如生物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可能成为未来SCI候选。

  • 争议点:部分ESCI期刊Q1区占比上升(如材料科学领域达27%),但学术“含金量”仍存疑。

2投稿策略调整

  • 学者需平衡ESCI期刊的快速发表机会与长期影响力风险,优先选择结束“On Hold”状态的期刊。

 

科研伦理与数据规范


1数据共享硬门槛

  • 87%的Q1期刊要求投稿时同步公开原始数据,推荐使用Figshare、Zenodo等平台。

  • 避免自引操纵:部分期刊因自引率过高被预警(如《ARCHIVES OF BUDO》自引率35.7%)。

2预印本先行趋势

  • 通过bioRxiv等平台发布预印本获取反馈,再投顶刊的策略逐渐普及。

 

总结与建议


  1. 投稿风向:优先选择审稿快、数据要求明确的OA期刊(如PLOS ONE、MDPI、Frontiers出版社旗下期刊,审稿周期3个月内);

  2. 风险规避:定期查询科睿唯安和中科院预警名单,避开“On Hold”期刊;

  3. 学科交叉:关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与信息技术融合领域的新刊(如《NPJ HERITAGE SCIENCE》)。


艾思科蓝官网-版尾.jpg


会议官网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