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不到,施一公团队再发Science

2024-06-07 2381

2024年6月6日,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cleavage by human γ-secretase”的研究论文,为了阐明其潜在的机制,该研究测定了人γ-分泌酶分别与APP-C99、Aβ49、Aβ46和Aβ43结合的原子结构。


在所有情况下,底物显示相同的结构特征:一个跨膜α-螺旋,一个三残基连接体,和一个与presenilin1 (PS1)形成杂交β-片的β-链。蛋白水解裂解发生在底物β链的正前方。每次裂解后,底物α-螺旋解绕和移位一次,形成一条新的β-链。这一机制与现有的生化数据一致,并可能解释γ-分泌酶对其他底物的裂解作用。


另外,2024年3月14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及万蕊雪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U12-type intron engagement by the fully assembled human minor spliceosome”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完全组装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展示了在U12型内含子上组装过程的关键构象——预催化剪接体前体(precursor pre-catalytic spliceosome,定义为“pre-B复合物”),解析并鉴定了56个蛋白和6种RNA(pre-mRNA和5种snRNA),整体分辨率高达3.3埃。该结构第一次展示了组成次要剪接体的全部5种snRNP(U11、U12、U4atac、U6atac和U5 snRNP),揭示了次要剪接体在组装过程中对U12型内含子上5’剪接位点识别的分子机理,解决了剪接体激活过程中5’剪接位点如何逐步进入活性位点的重要问题;通过与主要剪接体的结构比较分析了U2型和U12型内含子识别的结构基础,首次从分子层面提出了主要、次要剪接体如何区分剪接位点并正确完成组装的模型。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 iMedicines,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