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能抑制肺炎?!武汉病毒所科研成果能否经得起推敲

2020-02-07 1386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影响了整个中国,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大范围扩散,各行各业使出浑身解数。其中医务人员不分日夜的奋战在最前线,病毒分析和药物研究也是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科研学术人员的重要作用在此时得以体现和发挥。可是近日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的一条消息却引发了巨大争议。消息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大量群众“铤而走险”在短时间内马上出门采购,不到12小时实体店和网络上的双黄连就被哄抢一空。可是随后医疗专家张伯礼院士辟谣说双黄连只具有抗病毒作用,并不具有针对性。

 

由此双黄连消息的真实度受到了质疑,发表消息的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受到了强烈质疑。被称为学术界的纪检委——中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脑科学中心主任、《知识分子》主编饶毅同时对所长王延轶提出了质疑。王延轶共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11篇担任通讯作者,这样的成就在清华、北大评副教授都难,如今已是武汉病毒所的带头人。80后的王延轶还没有很多学术成果,也没有大的科研贡献,领导一所国家重点研究所是否真的可以胜任呢?


王延轶,博士,研究员。先后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Colorado School of Medicine)、武汉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可谓是妥妥的学霸。但是其领导团队发布的消息为何这样不严谨禁不起推敲呢?

 

同样是抵抗疫情,有些人被质疑,有些人则被尊敬。这次疫情中有两位国宝级科研学术人员最惹人眼球,擅长呼吸内科的钟南山院士作为带领抗击SARS的主要领导人,84岁高龄的他又第一时间出现在抗疫第一线。同时走在抗疫最前线的还有李兰娟院士,擅长传染病领域的她,现在每天只睡三小时。


两位院士不仅积极加入抗疫第一线,在科研学术方面他们作出了很多杰出贡献!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院士在中国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国外发表论文被SCI引用81次。截至2016年12月,李兰娟院士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录杂志发表200余篇。

 

虽然一边是医务工作者,一边是研究人员,可是都属于科研学术人员,面对同样的疫情,类似的做法对社会带来的反应和影响却相差甚远,我们今天不讨论双黄连对于疫情是否有用,也不讨论两位院士到底有多大贡献,只想通过这次疫情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带给人们多一些思考,不仅仅是医学层面的。


只有优秀而努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科研学术的带头人,而优秀领导力的管理者,无论是对于科研人员还是科研行业还是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这样的科研学术人员,他们的行为、言论和成果又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 对科研人员

好的带头人和领导者对于科研实验工作等等内容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科研人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还增强科研学术的热情和信心;

而不严谨的言论和成果不仅会引起其他科研学术人员的不满,从而影响学术研究,还会给未来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争议和困难。

 

  • 对科研学术行业

优秀的成果会使得科研有所突破还会带来行业的成长,同时将促进其他相关行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而稍有不当的行为和言论则会被放大,引起社会上广泛关注和议论,影响今后的科研学术行业环境氛围。

 

  • 对于国家

科研学术的进步,将直接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确保我国在国际科研学术领域能占有一席之地,这也间接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同时受科研学术引出的众多相关行业也会得到巨大的发展,使得国家逐渐走向全面多元化的进程。

 

越是国家危难紧急时刻,越能考验国家的科研学术实力,同时也能体现出行业领域人员的知识和本性。在这个特殊时刻不仅仅只有疫情和好消息被放大,任何相关信息都会同样放大,因此希望部分科研学术人员端正想法,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保证领域环境和规则不受影响和破坏,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度过疫情难关!


本文为AEIC学术交流中心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否则即为侵权,我方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