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一篇论文竟然署了13人!学术挂名乱象亟待整治

2020-01-09 1579

当前,论文挂名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的利益链,可谓挂名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有支付费用就帮忙署名的,有知道自己论文造假所以故意署上他人名字的,还有希望尽快发刊而主动挂上知名专家的……其中有一个最极端的案例:某高校一篇论文竟然署了13人,当中还有与论文涉及专业毫不相关的行政人员。给没有学术贡献的人挂名本质上是一种学术造假行为。

微信图片_20200108222850.png

为什么会屡次出现学术挂名的现象?根据业内人透露,究其根本原因是:挂名一般与评职称、申报各种“帽子”有关,而论文和专著等是评审通过的“硬核需要”,然而现实中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成果数量这一指标进行了要求,反倒忽略了内容的含金量,自然而然的就为“重量轻质”的作风为挂名开了后门。

学术挂名的负面影响非常深远,学术挂名者大多抱着侥幸的心理,想要投机取巧以走捷径的方法快速获得成果,最后导致了学术圈浮躁风气;对于那些帮学术挂名的人或机构,这一行为也违背了职业操守。综合看来,参与学术挂名的人都污蔑了学术尊严,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从宏观方向来说,此行径也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破坏了国家人才公平竞争机制。

微信图片_20200108222827.png

当然,单单对于“挂名”而言,我们也要客观看待,毕竟挂名也分情况——

(1)教授在学生的文章上挂名。这么做是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只署上学生的名字可能会连编辑那关都过不去,这样就白费了学生的一片付出。而教授作为资历更高名气更大的一方,有一定的地位,可以提高文章的通过率。

(2)两个教授之间互相挂名文章。这种情况更多的是两个教授之间有学术合作,在资源上可以共享,从某种程度上拓宽了他们在学术圈的人脉,对彼此都有好处;而且强强联手,这样的文章更能用实力说话,也更容易被编辑看到。

微信图片_20200108222742.png

(3)教授通过挂在关键位置上(比如第一作者)顶替了学生的重要作用。这种行为就比较恶劣了,这相当于窃取了学生的劳动成果。这种情形更多地会发生在那些以计算文章数量只计算第一作者的学科规则的学校学院中。

(4)最后则是以上提及的,硕博研究生或教授明知道自己的论文成果是造假而去挂名,或者什么都没写就挂名到别人的成果上,这都是非常恶劣的学术造假行为,需要坚决杜绝。

微信图片_20200108222654.png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以上的几种其实出发点都不一样,孰轻孰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而言之,学术挂名如若是为了走捷径,则大大违背了学术规范和诚信的原则,极大地伤害了学者群体的形象和尊严,是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者万万不可取的行为。近年来发生的不良挂名事件让我们不禁重新思考该如何整治学术不端的系列事件,以及学术研究的真正意义。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合理的评价体系,端正学术风气,我们一直在路上。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