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天才枪手”?研究生初试落幕,两地竟有上百名考生考试违规!作弊已成利益链...

2021-01-17 3043

前段时间,考研初试已落下帷幕,数百万考生正在焦虑地等待着自己的成绩。与此同时,“研究生考试违规”的相关新闻也是频频出现在各个平台的热搜榜单上。


微信图片_20210117160152.png


几天前,浙江、内蒙古两地各自发布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考生处理公告》。其中,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一共公布了108位在考试中被认定为涉事违规的考生名单,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一共公布了17位违规的考生名单。


违规事实包括: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考试过程中交头接耳、互打手势暗号;未在指定位置就坐、将试卷、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等。对此,两地也依据考生的违规行为,给予了处理依据与拟处理意见。



 屡禁不止,考研作弊已成利益链?


小编犹记得,一部以考试作弊为主题的犯罪类电影《天才枪手》曾从泰国一直风靡至中国。讲述了天才学霸利用高智商,考场作弊牟取暴利的故事。电影中各种“花式作弊”手法令观众连连叹服。



原以为,如此其“高明”与“精彩”情节只出现在电影中,没想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程度远不低于电影剧情。


近几年来,考研作弊越来越呈现出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趋势,甚至形成了利益链,提供所谓的“一条龙服务”。


19年年底,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结束后不久,央视就曾曝光过一个11人的作弊团伙。该团伙以“研究生考试包过,不过关全额退款”为诱饵,从全国多地的十几家培训机构招募作弊考生。从招揽生源、作弊培训再到专人放哨,他们组织严密、分工明确。



微信图片_20210117160212.png


17年和18年的两年时间内,通过该团伙获取入学资格的考生多达三四百个,共非法助考获利400万,这“辉煌的战果”实在令人震惊。最终,该团伙的11名犯罪嫌疑人,分别被判处8个月到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而此类事件却并非独例: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章无涯与其团伙6人利用无线传输方式,组织30余名考生考试作弊,该案件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审判。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天考试期间,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联合公安部门,共打掉作弊团伙3个,涉嫌考试违纪作弊307人。


纵观这些社会事件,不禁令人愤然。这俨然是把千千万万个考研生的辛苦践踏在脚下,把中国教育制度的公平性践踏在脚下。



 考试作弊已收入《刑法》,最高判七年 


研究生考试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之一,常常被我们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于考场上千千万万个考研生来说,考研的重要性就如同人生的“第二次高考”,或将决定着的一次崭新的蜕变。


微信图片_20210117160216.jpg


近年以来,为加大对国家教育考试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政府出台了诸多有关规定与措施,以建立法律高压线,形成威慑。


刑法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但尽管如此,却总有人为利益所驱动,做出投机取巧、破坏考试公平性的行为,这未免令大众感到气愤。无法否认的是,在过往的一些案例中,确实存在部分考生抱着侥幸心理,通过考试作弊的方式获得了入学资格,成为了“漏网之鱼”。


因此,打击遏制研究生招生考试作弊现象,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我们仍需不断完善考生诚信制度、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当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成为常态和共识,让每一个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方能打消一部分人的侥幸心理。


微信图片_20210117160222.png


考试是我国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自科举制度形成起,取士不问世家,提供平等竞争,让无数寒门弟子看到了有望跨过“阶级”鸿沟,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也是从那一刻起,“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认知早已刻入民族文明的基因。因此,维护招生教育考试的诚信与公平,亦是维护民族知识的信仰,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


要明白,一个人获利,毁掉的是全社会的公平。


版权申明:文章参考素材综合自募格学术、精英说,由艾思学术整理撰写,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