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清华女孩:博二开始研究世界级难题,3年发5篇Science,现入选中国榜“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2020-12-17 2041

前段时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0年中国区榜单揭晓。这是全球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榜单第四次落地中国。


其中,一位90后女孩——西湖大学西湖学者万蕊雪,因在RNA剪接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成为科研界入选代表之一。



640.png


提及万蕊雪,外界报道几乎都会提到的是,“直博生3年5篇一作Science”、“施一公院士的得意门生”、“未来的女科学家”。在大众眼中,万蕊雪无疑是一个颗耀眼的学术新星。很难想象,几年前,她刚刚进入施一公实验室时,曾一度认为“自己笨到了”。



 “为什么要读生物学” 



2013年本科毕业之前,万蕊雪还只是一个不被大众知晓的“好好学生”。当时的她正就读于中山大学海洋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成绩稳居全系第一,是老师同学眼里的不折不扣的学霸。


640 (2).png


然而,在大三那一年,万蕊雪却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惊讶的决定——转向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


这个决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万蕊雪埋藏心底已久的梦想。


中学的时候,万蕊雪便对生物充满了兴趣。当第一次知道每个人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便觉得那真是“太神奇了!”想要走进细胞里面去看一看。


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发现人类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细胞里的某些过程出了问题引起的。万蕊雪的奶奶也正因此而承受着糖尿病的折磨,这便更加坚定了万蕊雪希望通过生物研究治愈疾病的愿望。


640 (3).png


施一公带领的研究团队正是该领域内顶尖的团队。下定决心“转行”后,万蕊雪鼓起勇气给施一公老师写了一封邮件。忐忑的等待了一个多星期后,万蕊雪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你好,我是施一公。”


就这样,万蕊雪被推免到清华大学医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我觉得自己笨到家了” 


面对这样难得可贵的机会,万蕊雪还没来得及好好地感受这份激动与愉悦,就迅速地被一种深深的焦虑感所侵没。


施一公院士的实验室在清华甚至在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界,都一直以高效率、快节奏、严标准而闻名。实验室里每一位同学都十分优秀,但最终能留下的名额有限。在激烈的竞争下,万蕊雪曾一度认为“自己笨到家了”甚至感觉以前接受的实验训练“就像过家家一样”自己有点更不上节奏。


但好在,实验室里组员之间的氛围极好,时常相互帮忙。施一公老师虽然严谨却也十分亲和,耐心的教导学生、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40 (4).png

万蕊雪与恩师施一公合照


慢慢地,万蕊雪适应了这个环境,踏踏实实地跟着实验室里的师姐学习。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达实验室,直到深夜才最后一个离开,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整整4个月里只休息了3天时间。


这样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万蕊雪却也乐在其中。因为她能感觉到自己在一点点地进步,一点点地向师姐靠拢,尽管课业繁重,万蕊雪也丝毫不敢松懈。在这样的努力下,万蕊雪最终获得了留在施一公老师实验室的名额。



 “做梦都想把实验做出来” 


2014年,万蕊雪正在读博二。也正是这一年,冷冻电镜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分辨率有了大幅提高。对于结构生物学来说,这无疑是一桩非常重要的技术改革。


这便意味着,从技术上将有条件去观察完整的剪接体。这就有可能从分子层面解释,甚至解决如肌肉萎缩症、痴呆症、白血病等这些重大疾病。万蕊雪内心激动万分,笑称“感觉自己马上就要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的。兴奋过后,万蕊雪发现,这是一个公认的世界级难题,近30年来,进展非常缓慢。


640 (5).png


困难没有使万蕊雪退缩,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实验一遍又一遍的失败,一遍又一遍的重来。她形容那段时间的自己,做梦都想把实验做出来。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3月,万蕊雪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她拿到了性质良好、均一性良好的酵母剪接体样品。同年7月,万蕊雪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将两篇实验成果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引起了学界的巨大的轰动。


他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解开剪接体的结构的团队,宛如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平静湖面,投下一块大石头,激起一阵又一阵的涟漪。


640 6.png


2016年,万蕊雪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成为全国5名入选者中唯一的在读博士研究生。


2018年,万蕊雪获得被称为科研界的“奥斯卡”的青年科学家奖(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


2019年,万蕊雪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希望青年学者,能够具备雄心壮志去做创新” 


如今,万蕊雪身边已被满满的鲜花与掌声簇拥着,但她依然坚定地告诉自己对于科研要“不忘初心”。


现当下,青年学者压力大、负担重、收入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90后的青年代表,万蕊雪也曾分享自己的看法。“对于刚刚起步科研生涯的青年学者来说,压力大是一定的,收入低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640 (6).png


因此她认为,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很重要。希望青年学者,能够具备雄心壮志,去做一些有创新性的东西,不要为了快速出成果,去做别人做出过早期成果的东西。同时,也希望外界给予青年学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关于影响一个课题成功的因素。万蕊雪认为,设备和经费是一个必要外部条件,但想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个人的内在因素也同样重要。


正如万蕊雪所说:“科研是一场超长的马拉松,在赛道上,真正的对手其实是自己。”


版权申明:文章参考素材综合自清华大学官网、新华网由艾思学术整理撰写,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