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抄袭博士3年后才被处理?论文答辩组:“与我无关”?

2020-10-28 10755

博士因抄袭被取消学位,论文答辩组却相安无事?


近期,华东师大研究生院发布一则关于《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撤销王姓法学博士学位的公告》称:该校一名王姓毕业生博士学位论文被人举报有抄袭行为,经认定属实,学校作出撤销博士学位决定。

图片 1.png

事实上,最近几年官方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文件来遏制“水论文”、“水硕士”、“水博士”,各个高校也在积极响应。但这次华东师大对这位王姓同学为何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和讨论?关键在于:这位博士生是2017年毕业的往届生,相当于已经过了3年后,在被人举报的情况下才给予处理和处罚,这样的示例让我们对国内高校论文审核机制以及滞后性产生了更大的担忧。要知道,不同于硕士,博士论文的审核流程更加严格,一所普通高校的博士论文答辩流程都非常严谨和复杂,更何况是名牌大学。但王姓同学的抄袭论文却堂而皇之地相安无事三年之久,这其中暴露出的学术问题已经不单单只是抄袭,而是牵扯到论文盲审、明审、答辩等各个环节都存在漏洞。

图片 2.png


“随手一查”治标不治本


网友们对华东师大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声讨不是没有道理。随着这一纸通告的下达,目前我们看到也只有事件主角受到了应有的处理,此外并没有人受到处分。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对于中国高端人才的教育,究竟还需要多少个“王姓同学”才能彻底改变“浑水摸鱼”之风。早在10月20号东北大学就动真格的一次性清退了52名超期博士;“南京大学每年都对近百位硕博士发出退学警告”等的新闻,都让我们感到似乎处理此类不正学风措施的无力感,出事了,查一查,无异于治标不治本,而高校成立的学术委员会不应该是推一推动一动,而是真的尽职尽责做好监管审查

图片 3.png


完善规章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最近热议的吉林大学出台“论文导师对学生学术成果‘全权负责’”的新规,在面对这样不断扩张的导师权利和“水硕博”的泛滥形成了更严重的矛盾,而这样一刀切的政策,真的能让学术界变好吗?回过头再来看看这些事件和高校,这些年,的确国内基础科研,高新技术科研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内优秀学子在世界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发光发亮,这不可否认。但是想让学术负面新闻不在爆发,不是靠处理一两个人就万事大吉,而是应该尽快结合实际情况形成规章制度,让处罚和制度双管齐下,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本文为AEIC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新版尾.png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