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万年收入逼迫40岁复旦博士跳槽!靠待遇吸引博士归国还能坚持多久?

2020-06-18 1872

美国《纽约时报》展示了一份最新出炉的人才调查报告,报告主要研究美国各大AI科技公司以及知名高校的AI人才情况。令人惊讶的是,1/3的美国顶尖AI科学家均来自中国,而且调查中88%的中国籍博士会留下。通过报告和榜单看出AI领域人数最多的还是美国本土人,中国紧随其后,不知不觉间中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已经超过了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国外博士不愿回国,最大问题还是国内进行科研工作将面对诸多科研之外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617103009.png


留美博士不愿回国,国内博士也纷纷离职跳槽

与此同时国内随着两会的落幕这样一个故事在社会流传: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毕业的博士生,在40岁放弃副主任医师职称与稳定的工作,来到陌生的深圳从头开始打拼。在疾病防治传控所工作多年的博士生为何突然离职?面对双亲逐渐年老,孩子逐渐长大的双重经济负担下,全年8.2万的收入实在无法支撑起三代人的生活,于是此类高学历人才不得已选择逃离与改变!这个故事仅仅是中国当代大部分科研人员现状的缩影,其背后心灵焦虑和引发的社会思考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引起了巨大共鸣。



微信图片_20200617103038.png


科研就业方向不同,使荷包厚度更不同

我国现阶段高学历人才毕业后就业方向主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进入国企或是高校院所等专业机构任职,但是此类就业环境优秀人才众多,入职后需要面对较大的竞争和压力,可是薪资待遇方面往往却很普通甚至存在穷酸的现象;另一种广受高学历人才追捧的便是进入“大厂”私企或是直接自己创业掌握决定权,除了工作环境相对自由之外,收入更是与前者有着天壤之别,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便有90后博士拿下华为200万offer以及前段时间被广泛热议的“硕士当月嫂月入2万”;于是乎近期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在毕业后直接入职大厂或创业,高校院所也因此开始出现人才流失和人才短缺的情况,国家教育如不及时做出调整,未来对社会的平衡以及国家的整体实力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617103230.png


高校院所各出奇招,既纳新也伤了旧人心

为解决人才流失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高校院所陆续出台了很多规整制度以此吸引高学历人才,现在社会上经常引起广泛讨论的“高额年薪”和“天价安家费”等等就是这样诞生的。以上举措虽可以解决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但还是在未来预埋了一些危机。在高校院所工作良久的在职人员却与这些福利待遇毫无关系,他们依旧需要面对着比自己年龄小、工作经验比自己少、工作成果没有自己多的同事,拿着比自己高的工资、享受着比自己高级的待遇和福利。除了面临沉重的职称和科研成果压力,还不得不面对高校严苛的协议内容和长久的服务年限约束。

 

“照妖镜”引来教育财政危机,科研人员应冷静

本是吸引高学历人才帮助高校度过危机的做法,但是这面“照妖镜”不仅使财政面临巨大危机,还助长了在职人员的攀比心理,出走另谋高就的现象反而愈演愈烈,这样的心态变化更值得广大科研人员警戒、思考和反思。

 

首先,金钱绝对不是衡量科研价值的唯一标准;

其次,除了金钱,科研人员应该追求“被尊重”;

第三,科研人员的职业能力不能仅看挣钱的多少,更要看重科研身份和地位;

最后,应铭记赚钱不是科研人员读书深造的最初目的!


微信图片_20200617104240.png


留美博士不归国和40岁复旦博士年收入8.2万这些都说明我国科研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说明在重视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我们仍有许多的不足,有关于科研的改革和进步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广大科研人员在面对社会诱惑和科研困难的境地下,首先要做到的是不随波逐流,保持清醒头脑和思路,保证今后无论身处于怎样艰难的境地都能放平心态,专心于科研,这才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默认文件1591770225492.png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