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浙大博导只比学生大三岁?!90后科研力量开始发力

2020-03-11 1754

纵观当下的中国学术界,年轻一辈的科研人中,越来越多的“新星”崭露头角,而下面这些“90后”的事迹,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学术“大咖”不再是只是老一辈人的标签。


18岁留学英国获一等学士学位

22岁在剑桥大学拿到硕士学位

23岁以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第一作者

24岁在牛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拒绝英国千万年薪选择回国,被电子科技大学聘请当教授

26岁成为博士生导师并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8岁被任命为材料与能源副院长,成为该学院最年轻的副美女院长。

她就是刘明侦!发表的论文三年内累计被引用2700次,目前已引用4000余次,成为专业领域第三名。

90后博导02 (2).jpeg

90年出生的刘明侦凭借着天赋和努力,在这些成绩和光环的加持下可以说是“90后”里的“人生赢家”。


90后博导不断诞生,打破常规中年油腻大叔博导形象!

近年来90后开始在学术界展露头角。浙大92年博导刘琬璐16岁参加高考。毕业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博士、博士后研究。2019年刘琬璐回到母校,成为浙大最年轻的独立研究员。成为独立研究员至少要有3-5年的博士后训练,而刘琬璐只进行一年博士后研究,就被引进成为独立研究员、担任博导。而在美国6年时间也发表了20余篇国际权威期刊论文,被引用量达到500余次。

90后博导02 (1).jpeg

浙大博士生导师杨树,2016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6岁参加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2014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期间获得首届香港博士奖学金,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研究优秀奖。担任过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客座助理教授,并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后。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女学霸!

90后博导04.jpeg

一个90后博导的出现可能是“昙花一现”,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成为博导,而且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科研成果都是行业领域的佼佼者,足以证明当今90后科研人员的雄厚实力!


90后也可以吃苦耐劳!逐渐成为科研学术中坚力量!

雄厚的科研实力代表着无数日以继夜,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通过刘明侦、刘婉璐和杨树的实际经历发现他们作出如此优秀的成绩,一方面归功于赢在起跑线上——要么提前高考、要么年少有为早早踏上了留学读研之路;但更多的还是归功于日以继夜的拼搏和努力,刘明侦为了消化知识将课堂内容录音并利用课余重新听两三次,每天花费十多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做实验解决疑惑。同时在英国妇女儿童救援中心做志愿者,帮助援助中心获得高额资助。刘琬璐更是经常同时进行多个课题,虽然有压力但寻求真理、探索奥秘能带来更大的快乐,她更是形容科研是“让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对象”。90后科研人员的努力钻研,不仅为科研行业带来无数科研成果,并逐渐成为科研行业中坚力量,同时打破了很多针对科研行业的固有思想,为科研多元化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90后博导04.png


90后博导科研年轻化将会带来一系列蝴蝶效应

90后博导与学生没有年龄代沟,日常科研沟通学术交流将更加轻松,学习和科研环境也会更加融洽,同时她们更是研究生最大的榜样和激励;90后博导还能增强高校教学力量和人才培养实力,丰富科研力量,带来更多的科研成果;如此良性循环将使得国家教育水平提高,优秀人才增多,国家整体实力形成质的飞跃!

博导年轻化是科研力量和教育实力增强的双重表现,同时还会带来持续的良性循环,教育和科研也正逐步摆脱年龄代表水平的畸形现象,坚信今后我国无论是科研行业和教育水平都会越来越好!

本文为AEIC学术交流中心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否则即为侵权,我方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