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毁了”我的发际线

2019-08-27 4127

在科研之路上越走越远的我们,可能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发际线问题。当你盯着电脑屏幕里的英文文献愁眉苦脸时,却没发现,背后掉了一地的,是你脆弱的头发;当你看着实验数据苦苦思索,抓耳挠腮时,才发现,抓了一手的,还是你无辜的头发;当你终于想出一个创新方案,高兴地一拍脑门,不禁愕然,我的发际线怎么又高了?


2019年考研成绩出炉再次上了微博热搜,考研学子们纷纷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查自己的考研成绩,成绩高的人自然是乐呵呵地玩几天,再专心准备复试,成绩差的人只能哭丧着脸,准备二战或者找工作。其实,考研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就比如考上研之后的生活。


刚进学校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很新奇,新同学,新环境,新生活,研一刚刚开始的生活似乎没什么压力,每天只需要上课,熟悉一下周围环境。渐渐的,我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周围的谈话都变成了“XXX又发了一篇SCI论文”,“XXX老师有了新的毕业要求”,身边的人不是很聪明,就是很努力,我逐渐有了压力,也开始了解研究生的任务,知道了什么是影响因子,知道了怎么检索文献,怎么阅读文献,怎么摸索研究方向,怎么寻找实验方案。


后来我进了实验室,开始学习实验设备,熟悉实验药品,也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实验生活。做实验的日子是枯燥无味又孤独寂寞的,仿佛与外界隔绝。实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反复地经历试验、失败这一循环过程,很多时候,我一个人关在实验室里,甚至忘记了时间,有的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我看到实验室窗外清亮的晨曦变成无尽的黑夜,看到太阳探出头来又悄悄离开,渐渐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孤独,习惯了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孤寂的黑夜里,微笑着对自己说声“加油”。


这不禁让我想起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他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也许做科研就是需要高于常人的耐心和恒心,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反之,科研也让我锻造了这种能力,让我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耐心和勇气。


然而,实验失败是常有的事,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很多事情也不会按照我们想象的样子发展,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完全有可能发生,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擦干眼泪,咬咬牙从头开始。很多时候,我都会问自己,这种机械乏味的日子到底值不值得。


一次次失败已经磨平了我的棱角,浇灭了我的热情,让我有些害怕,有些惶恐无措,每当我看着朋友圈里她们的诗和远方,再看看自己周围冰冷的仪器和单调的实验室,心里总会泛出一抹苦涩,每当我看着别人描眉梳妆,画着精致的妆容挥洒青春,再看看镜子里自己日渐上移的发际线,更加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


我经常在心里问自己,这条路是否值得,自己的科研之路是否有海阔天明的那一刻,无数次徘徊和犹豫之后,我还是选择了坚持和勇敢。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男主人公安迪每周写一封信为图书馆申请资金,坚持了六年,最终如愿收到了回信和政府拨款,想起他用一个小小的石锤将监狱的墙壁凿穿,坚持了二十年,最终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寻回了属于他的自由。


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他做到了,“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他相信希望,而我亦选择相信希望。我相信雨过之后必有彩虹,负重前行必有星光,我相信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为成功做的铺垫,我相信终有一天,苦难会逝去,在坚持和努力的浇灌之下,总会开出希望之花。


查尔斯·巴克斯顿说过,“经验显示,成功多因于赤忱,而少出于能力。胜利者就是把自己身体和灵魂都献给工作的人。”科研就是我的工作,而我已献出了我的身体和灵魂。


在科研中,我能尝到初获美食的喜悦,能品尝意外收获的惊喜,虽然我总是在实验中失败,在论文退稿中受挫,虽然科研路上困难重重,实验过程总是意外又漫长,虽然忙的时候看不到尽头,闲的时候也找不到出口。我始终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在我的坚持养育下,我终能收获累累果实,经过挫折痛苦熬炼出的果实是甘之如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研路之漫长,就像漫长的人生,就算有再多的困难和磨练,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哪怕科研真的“毁了”我的发际线。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