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高校再发Nature!集齐CNS!

2023-09-20 4146

9月7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郭瑞庭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药学院张永辉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Phosphoantigens glue butyrophilin 3A1 and 2A1 to activate Vγ9Vδ2 T cells”(膦抗原交联嗜乳脂蛋白3A1和2A1激活Vγ9Vδ2 T细胞)的研究论文


这是继去年8月首登Nature,实现了Nature、Science、Cell三大国际最顶级刊物全覆盖之后,湖大科研又一项重大成果。


据悉,张永辉教授和郭瑞庭教授为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博士生袁琳洁、马先强以及湖北大学杨云云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从2003年开始,科研团队开始着手研究膦抗原的化学结构,并于2019年解析了膦抗原与BTN3A1蛋白胞内段的晶体,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证实BTN3A1在γδ T细胞识别“敌人”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系列实验手段并得出了结论:靶细胞内部的BTN3A1与BTN2A1结合后,诱导了BTN3A1与BTN2A1胞外表位的暴露,从而有效地与γδ T细胞受体结合,最终实现对γδ T细胞的激活。


“除了灵长类动物外,我们在羊驼这一物种中也捕获到了膦抗原的‘分子胶水’行为,这对理解γδ T细胞的进化非常重要。”科研团队介绍。“这项研究揭示了基于γδ T细胞的TCR-T细胞疗法的快速路径,就是通过一种药物分子替代膦抗原,执行‘分子胶水’的功能,使γδ T细胞受体能够高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和感染细胞,这对于推动TCR-T细胞疗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郭瑞庭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生物降解酶、萜类合成酶、抗肿瘤新靶点的结构解析与机理研究,在Nature、Nature Catalysis、Nature Reviews Chemistry、Immunity等国际期刊上发表150余篇高水平论文。团队成员杨云云副教授长期从事抗肿瘤新靶点的结构解析和抗肿瘤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酶促反应机制等研究,在Natur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Catalysi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SCI文章。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洪山实验室重大项目以及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的支持。


此次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展示了膦抗原如何像“分子胶水”一样,促进BTN3A1与BTN2A1在靶细胞内部的紧密结合。此研究将有望摆脱αβ T细胞的传统框架,为疫苗接种、细胞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525-3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