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一个学术会议级别

2021-11-16 14277

  怎么确定一个学术会议级别.参加学术会议前我们都想知道这个会议是属于哪个级别的,级别过高,神仙打架或许自己都听不懂,级别过低了感觉像是在浪费时间,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术会议呢,要从了解学术会议的级别开始,本期艾思科蓝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确定一个学术会议的级别。

怎么确定一个学术会议级别.png

  中国科协从2018年开始就组织院士提名并编制《重要学术会议指南》,能够作为识别学术会议含金量的一个参考。

  个人要想识别会议质量,还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的:届次、主办单位、会议规模。

  一看“届次”。这是相对容易辨别会议质量的标准。通常来讲,举办届次越多,说明它的规范性和影响力越强。例如,国际会议中“年龄最大”的美国化学会年会,至今已延续256届;而国内会议中资历最深的当属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截至2020年已举办了47年。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领域的”新兴“年会也具备较强影响力,例如前几天刚刚公布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

  二看“主办单位”。看主办单位也是分辨会议质量的一种抓手。按照主管单位的层次,中国科协、270余个学会和各省学会(协会)主办的会议质量基本有保证,而其他一些地方企业协会主办的会议常常以营利为目的,噱头大过内容,一定要格外注意。

  三看“会议规模”。这里往往容易产生一个误区:规模越大,含金量越高。其实,动辄三五千、甚至上万人的大会,属于“综合性”会议,更多是圈内大佬抛头露面的舞台,有助于增长见识,但主题聚焦性较弱,普通学者或硕博很难真正收获“干货”;反而是百人以内的“小而精”会议,会充分讨论前沿研究进展,交流属性更强。因此,摒弃一味“图名气”的理念,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份和研究阶段去挑选会议规模,不失为明智之举。

  本期的艾思科蓝学术资讯就分享到这里啦,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艾思科蓝”关注我们吧。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