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CI数据库检索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023-05-30 1187

  SCI数据库检索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对高等院校、科研团体进行评估的根据之一,是看他们发表论文的多少(包括发表在国内外书刊、会议录上的文献)及其被引用的情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正因为它非常重要,所以,对利用SCI进行检索的意义才显得尤为突出。那么用SCI数据库检索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艾思科蓝小编整理了一些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用SCI数据库检索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检索我国学者所发表的论文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这些因素大多出自中国作者非统一的论文书写格式,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等等。

  第一,中文名称拼写非规范化

  1、人名、地名、机构名称的错误拼写

  众所周知,汉语人名地名在西文中均用拼音形式予以表示,拼音是中文姓氏、地名与西文沟通的桥梁。作为检索词,它们在英文中被严格按照A, B, C, D的字母顺序进行查检,因而一字之差有时会造成比较大的检索障碍。错误的拼写有几种情况:一是纯属拼错,比如把“浙江”拼成“zheijiang”,把作者“胡上序”拼成“Hu S.S.”等等。二是笔误,例如“清华”的“华”字,拼音连写很容易被国内的一些打印人员或国外编辑人员误解,“hua”常被当作“hwo”,“hau”,这在SCI和EI中尤为突出。三是作者本人普通话发音不准,如“浙”字,四川方音为“zhei”,浙江的拼写结果就可能是“zheijjang”。所有这些错误,对计算机检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团体作者检索中,这方面的漏检较为明显。

  2、作者名称拼写不统一

  中文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转译为英文,同一作者就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拼法。首先,韦氏音标与标准汉语拼音有不同之处,例如“清华大学”,韦氏拼法是“Tsinghua University”,而汉语拼音法为“Qinghua University”。70年代以后,国内出版物对人名和地名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现代汉语拼音,力图使其标准化。然而对一些历史比较悠久、名气比较大的作者(包括个人作者和团体作者),国内外仍大量沿用韦氏拼法,这样,在汉语拼音和韦氏音标之间就产生了不一致的问题。换句话说,对某些有名的个人或团体著者,检索的标准检索词就可能有两个,“清华大学”就是如此。因此,无论是手检还是机检,都应注意这个问题。

  其次,含地名的团体作者的全称不一致。

       如在EI团体作者索引中,清华大学的写法有6种,中国科技大学的写法有7种,等等。这些人为造成的因素,增加了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的复杂性。

  以上就是本期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学术知识相关内容啦,如果需要了解更多论文或其他学术相关的资讯,点击艾思科蓝关注我们吧。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