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影响因子的质量如何衡量?

2022-09-25 1733

  sci影响因子的质量如何衡量?每一本SCI期刊在每一年都会有sci影响因子,它被包含在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大致在每年的六七月份公布,是衡量SCI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sci影响因子的质量如何衡量的呢?下面就由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吧。

sci影响因子的质量如何衡量?

  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是用该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所有论文在统计年份中的总被引用量除以该期刊在过去两年内总的发文量。比如某期刊在2015年和2016年总共发表了100篇论文,并且这些论文在2017年中总被引了250次,那么这本期刊的2017年影响因子就是250/100=2.5。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论文质量就越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ISI的JCR中还根据影响因子对期刊进行了分区,即排列在前25%、50%、75%、100%的分属于1区、2区、3区、4区。比如,期刊Energy and Buildings 2017年的影响因子为4.457,是于土木工程研究方向总共128本SCI期刊中的第3名,那么它的排位百分比为3/128≈2.3%,由于该百分比小于25%,因此该期刊在2017年属于JCR的1区。

  然而中科院的期刊分区则是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它按照每个大类学科(比如医学、工程技术等)的SCI期刊的前3年平均影响因子来分区:前5%为该类的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剩余为4区。因此,在JCR分区中是1区的期刊在中科院的分区中就不一定是1区了。上面分析的期刊Energy and Buildings就在中科院的大类分区中处于工程技术的2区(注:中科院分区还有小类分区,一个期刊可能在多个小类中有分区)。因此,如果读者所在单位对论文所在的期刊分区有要求,一定要确认是采用哪个分区标准以及具体的分区数。据笔者了解,某些学校在学生毕业或职称评审时,要求申请人发表的SCI期刊在特定的分区中,比如要求在中科院1区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才能毕业。

  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些期刊并未包含在JCR中,即不是SCI期刊,但某些期刊会自己计算影响因子(也按照JCR官方的计算方法),并在期刊主页上公布。如果不了解这些期刊或没有进一步确认,读者可能会误以为它们是SCI期刊。为了辨别这些期刊是否属于SCI期刊,读者可以参考专业的期刊查询系统,比如JCR和Papergoing期刊查询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影响因子不能全面评价SCI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比如有些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其学术声誉却并不好;有些影响因子相对低的期刊在行业内却有威望。因此,切不可一刀切地认为没有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学者就不是高水平学者。

  对于大多数国际知名学者,往往倾向于将论文发表在本领域内的权威期刊上,并不是一味追求高影响因子的期刊。笔者建议读者阅读几篇目标期刊的论文,对论文的质量水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匹配投稿。

  那些原本在2016年的SCI索引名单中的SCI期刊,由于引用量下降等因素没有通过审查而被降级。这些期刊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影响因子较低,处于相关研究领域排行榜中的倒数位置。因此,对于投稿时考虑低影响因子期刊的投稿人,有必要考虑期刊的降级风险。如何客观评估某个期刊的降级风险呢?笔者建议大家查看过去3年的期刊影响因子变化趋势。

  如果影响因子逐年增加,虽然绝对值较低,但也说明该期刊一直在进步,就可以放心投稿;如果影响因子逐年降低,就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被踢出SCI索引名单,笔者将这种期刊列为“降级高风险”期刊。

  以上就是本期艾思科蓝分享的相关学术资讯,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于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的你有一定的帮助,而我们也会经常在网站里更新更多大家想要了解的信息,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可以点击我们的网站艾思科蓝进行查找。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