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是什么?为什么要参加?
学术会议是什么?为什么要参加?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学术会议是什么,学术会议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学术性话题为主题的会议。那么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是否有必要参加学术会议呢?为什么参加呢?实际上参加学术会议不仅给学者们提供了一次到各地参观一下、增加履历内容的机会,下面艾思科蓝小编来跟大家说说以下更重要的用途。
1)促进自己的论文成型
做研究的前期阶段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可以满足创造力和好奇心的过程,比如琢磨一个新研究的题目,设计整个研究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甚至数据到手非常期待地进行一下初步分析,而研究后期落笔成文确是一件极其消耗体力、脑力和耐力的事情,这个过程没有那么令人激动,因此容易叫人一拖再拖,或者注意力轻易被其他更新的项目吸引去了,而让老项目就此无期限搁置下去。学术会议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置deadline的机会,
2)了解领域内最新学术观点及研究方向。
身为研究者不可不“终生学习”,一边努力发掘真相分享给世人,一边永远向别人学习、向未知探索。你可以通过订阅领域内最重要的期刊或者订阅这些期刊最新的目录或者其他方式来了解别的学者在研究什么,别人是怎样设计研究过程的,最新方法有哪些,领域内最新争论或关注的重点有哪些等。而学术会议是一种特别高效的获取新信息的方式,几天的会议通常会涵盖上百个panel, 每个panel 又经主办方提前为你选出了4-5篇最新的、围绕某一主题的论文,在十几分钟之内你就能听到一篇论文的来龙去脉还能膜拜作者本人,这样就省去了你看paper的很多时间,还会激发你很多的想法和快速扩展脑中的literature,简直是个极为节省生命的学术成长之道。
3)大神human化,literature亲切化。
这一点对于young scholar来说大概尤其适用。许多人经常觉得很厉害的学者、论文离自己很遥远,更适合隔空膜拜,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柏拉图,你可以看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传说,更关注的话顶多可以去找他们发表的原著来看。而在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上,你就有可能见到那个别人口中传得神乎其神的某位大神,你会意识到你读的那些文章原来都是看上去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写的。这件事看似没什么了不起,却是个微妙的瞬间,有学者分享说从此之后看学术文章都觉得是活的,仿佛可以想象作者的面孔和他们写文章时候的样子,感觉枯燥的文章变得亲切了很多。此外参加学术会议还让我们有机会去听这些牛人做presentation,看着他讲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文章,看他怎样开玩笑,谈研究当中的一些细节和小故事,听大神和大神之间切磋武艺,最重要的是你也可以直接向作者发问。这个过程对于young scholar带来的影响,可能甚至比听取知识本身的作用更深远。
4)Networking(以及找工作)
如果你有意在博士毕业后留美做faculty, 参加会议是难得的network和找工作的机会。你在学术会议上的各种场合都一定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及穿着,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秒碰见的那个人会不会就是你未来的雇主或老板。职业生涯漫长,impossible is nothing,即便你现在已经找到工作也说不定几年之后想换工作,你永远不知道之前在会议上碰见的哪个人可能会在哪个学校的招聘委员会上等着你。此外,学术会议上有很多机会能让你接触到有相同研究兴趣的学者,很多人利用这样的机会开始了实质性的合作研究。
5)听取同行对于你论文的feedback
在国际上发表学术文章一般都需要peer review,即你投出去的文章,被期刊的主编发派给三个你不知道的同领域学者进行review,主编最后根据这三个学者的意见决定是否接受你的文章在该期刊发表。因为是同辈审阅,所以你所研究领域的其他研究者的观点就十分重要,比如,如果你的领域里的学者们10个人里有8个都觉得你的研究设计有问题,那么最后review你投稿的学者也很可能有同样的想法而reject你的论文。甚至更极端的情况是,你有没有想过,去你的session听你presentation的人有可能恰好是之后review你文章的peer reviewer或者是某个期刊的编辑?毕竟不少研究领域还是比较小的,研究某一个问题的学者可能就那么些,说不准你之前一起讨论过文章的某个人就是编辑所找的reviewer。 所以参加学术会议的一大目的是把自己好多个月甚至好几年一直在折腾的东西拿出来示人,听听领域内其他人的意见,想想自己在哪方面还可能做修改,从而为下一步的投稿做准备。在conference上听取其他学者对自己论文的评价和提问非常重要,哪怕有的只是clarification question, 也有可能帮你意识到有些问题自己在文章里可以多一些笔墨、阐述得更清楚一些,而可能就是这些改动让你的文章被某个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接受。
6)Share your research findings with the community (尽一个学者的一份社会责任)
归根结底,一个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是把自己的research results disseminate出去,我们做研究不是为了做出来之后藏着掖着或者贡起来,我们是希望发表出来启发同行,改进现状。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研究结果呢?发表到某一个期刊当然是一个办法,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在学术会议上做分享则是另外一个,能让很多人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结果,他们也许从此再做的研究就是基于你的研究之上,你不知道哪个学者也许因为听了你的presentation而少走弯路,或少走重复的路。
7)Take a semi(or faked)-vacation
学术工作不易,研究者时常生活和工作内容非常枯燥,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一连写好几个月文章,或者读无数篇文献,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生活缺少变化。Conference能让研究者的生活多一些变化和乐趣,有时候被当做一个准休假的机会。
8)提高鉴赏能力
学术会议很短,大多两三天,但报告集中,是同行密集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时候。通过同行横向比较,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鉴赏能力和学术品味。在平常工作中,也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有个较为系统的评价。
9)结识学术朋友
学术会议是个平台,让相同、相似研究领域的人走到一起,彼此认识、彼此交流。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朋友,学术上的挚友,增进学术存在感,同时,也为平时学术思路交流提供了分享与讨论的人。学而无友,孤陋寡闻。有三五个学术好友,科研道路会有趣的多。
10)全面培养学生
让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掌握研究动态,培养科研兴趣。领略领域内著名科学家的风采,给学生树立标杆,激励他们成长。参加学术会议通常会成为他们以后的美好回忆。
以上就是本期艾思科蓝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网站内的更新,也可以对在线老师咨询,我们会定期分享更多大家关心的资料以及想要了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