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的选择标准有哪些呢?

2022-05-25 1817

  SCI期刊的选择标准有哪些呢?论文选择标准大家听得多了,但是SCI期刊的选择标准不知道各位又了解到多少呢?一般来说,研究人员会通过某些工具与方法来确定一些潜在投稿期刊清单后,接下来就要再次经过细致的信息搜集与整理工作,以此来最终确定投稿期刊的名单,一般而言,建议研究人员会选择出3-5个期刊作为投稿目标。那么SCI期刊的选择标准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艾思科蓝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SCI期刊的选择标准有哪些呢.jpg

  在这一过程中,有如下几个标准供研究人员参考:

  期刊整体声誉和质量:选择期刊时,首先要对期刊的声誉、质量等进行一个整体的考量,作者可以通过官网查询期刊是否从属于某些专业的学术机构或者学会,期刊的编委会是否具有较高的国家化程度以及编委们的专业背景,期刊的创刊时间以及被SCI收录的时间,期刊作者群体是否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等等。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掠夺性期刊,其特点主要是缺乏严谨的同行评审机制、接收率超高(常常大于80%)、需要较高的出版费用、虚构编委会成员信息、发表周期很短(常常小于1个月)等。为了避免将论文投稿到那些“伪装”的很好的掠夺性期刊,作者可以参考Beall list(https://beallist.net)和Cabell’s Blacklist (https://www.cabells.com/)进行鉴别。

  期刊目标与范围:这是研究者在选择期刊时需要首要考虑的标准,虽然通过期刊选择工具选出的期刊已经大大降低了论文与期刊目标与范围不匹配的概率,但仔细阅读期刊官网介绍中的目标与范围仍然是投稿前的必备步骤,通过这一步,研究人员可以明确地知道自身论文的主题是否在期刊考虑范围内,同时,为了最大程度提高成功率,建议研究人员在期刊官网中利用搜索功能检索自身论文关键词,如果可以搜索出较多相关已发表文献,而且发表时间也在近5年内,那可以充分证明论文会引起期刊编辑的兴趣。此外,在阅读目标与范围时,要格外注意期刊的收稿类型,大部分情况下,国人投稿类型以原始研究为主,这也是大部分期刊的主要收稿类型,但如果拟投稿件是综述、病例报告、Meta分析、评论、信件等其他类型,则要注意期刊是否接收这些类型的论文。

  期刊所属学科领域及潜在读者群体:一般而言,可以将期刊分为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期刊以及专属于某专业领域的专业性期刊。如果论文内容属于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学科研究,可考虑首选综合性期刊;如果论文内容涉及特定的方法或领域,则应该选择专业性期刊。主题的契合一方面可以提高论文接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会决定有哪些人群会看到论文,影响后续论文的传播与引用。

  审稿周期、见刊时间及出版频率:绝大部分SCI期刊的审稿周期在3个月或以上,但不同期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很多期刊会在其官网中给出相应的数据,因此研究人员应该通过随机查看近1年内已发表论文的时间节点来判断期刊的平均审稿周期。同时,出版后论文online及见刊的时间往往影响职称晋升与毕业,也需要格外关注。另外,期刊的出版频率往往也会影响审稿及见刊时间,理论上出版频率越高的期刊,各类时间也会越短[6]。

  期刊的出版形式:是传统的订阅期刊还是开放获取(OA)期刊,抑或是提供两种方式选择的混合期刊。由于国内不同机构的认定标准不同,所以要格外注意自身所在机构是否认可OA期刊。如果准备发表OA期刊,也要关注文章处理费(APC)[7],很多期刊的APC往往超过10000人民币,要确保是否有经费进行报销。此外,目前国外很多SCI期刊已取消纸质印刷出版的形式,全部转为在线出版,研究人员所在机构是否接收纯在线出版形式也需格外注意。

  期刊的接收率:如果仅仅将发表作为最终目的,那么期刊的接收率将会成为选择期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8]。部分期刊都会在其官网公布其论文接收率,作者可以通过这一指标评估论文被录用的可能性。不同期刊的接收率差异很大,大家熟知的CNS以及医学类四大刊的接收率大概只有5%-10%,其他绝大部分SCI期刊的接收率在10%-50%不等。一般而言,OA期刊比传统的订阅期刊接收率更高[9],尤其是很多年发文量超过10000篇的超大型期刊。

  影响因子与分区:影响因子与分区往往与晋升、奖励等直接挂钩,所以,如果所在机构有明确规定需要影响因子超过几分或者分区超过某区,则只能在符合此范围的期刊中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国内认定的分区往往以中科院分区为准,而不是JCR分区,很多时候JCR Q1或Q2区的期刊在中科院分区处于3区或4区,一定要提前查询清楚。

  中科院预警名单:2020年底中科院发布第一版国际期刊预警名单,2021年又继续发布第二版预警名单,在所有学科中,医学期刊进入预警名单的比例最高,虽然如何对发表在预警名单上期刊中的论文进行评价在实操层面还未见官方指导意见,但为稳妥起见,研究人员在投稿时,还应该避开预警名单中的期刊。

  本期内容艾思科蓝小编就分享到此结束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联系站内小编进行资讯哦!在你的学术道路上,艾思科蓝会是你最得力的好帮手哦。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