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期刊分区是怎么一回事?

2022-05-22 3478

  常说的期刊分区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都想了解一下关于期刊分区这个问题,其实期刊的分区问题首先是要从期刊的评价说起。那么什么是期刊分区呢,下面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

常说的期刊分区是怎么一回事.jpg

  尽管期刊的评价指标有很多种,比如:被引频次、他引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即年指标和影响因子等等,但是对于需要经常评价科研成果的科技工作者来说,用到最多的则是“影响因子”,(其含义为:某刊某年的影响因子是指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频次和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之比),影响因子越高,表明该期刊在同学科领域中的影响力越大、“质量”越高,从而衬托出作者发表论文的质量(类似于我们经常拿学校的水平来衡量学生的水平)。

  然而影响因子的大小是相对的,而且也不够直观,一说影响因子是多少的某个期刊,在该领域算高呢?还是低呢?处于一个什么水平?除非是该领域的某些专家(注:也不是全部)能够迅速作出判断,一般的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人员恐怕就很难知道了。为了更直观地表征期刊在某领域中所处的“水平”,在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产生了“分区”的概念。

  目前常用的“分区”标准有两种,一是美国Thomson Reuters公司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里提到的“Journal Ranking”,其将某学科领域的所有期刊按影响因子进行降序排列,并将期刊分成四等份(按数量),属于前四分之一的期刊称之为一区,依此类推,分别为二区、三区和四区。二是中科院推出的“JCR期刊分区数据在线平台”,其分区标准相对复杂一些,具体如下:首先,将期刊按照SCI学科分类分成176个小类;其次,计算每种期刊的三年平均影响因子,并按降序排列;再次,各小类前5%的期刊(期刊数)为1区;其余期刊的影响因子加和后分成三等份,前1/3影响因子的期刊,设为2区;其余的国际期刊(SCI)设为3区、国内期刊(SCI)设为4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一种期刊,按照两种分区标准,其结果会有相当的差别,至于以哪个为准,就要看相关单位的具体规定了。

  最后,作两点基本的说明:一、不是所有的期刊都能查到影响因子,因此,不是所有的期刊都会有分区。以上两种分区都是针对JCR数据库中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其中中科院的分区表只包括了“科技版”的JCR期刊(自然,这些期刊也都被SCI网络数据库所收录);二、分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指在某学科分类的范围内,同一种刊有可能隶属于不同的学科,因此会对应不同的分区结果。

  本期艾思科蓝学术网分享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谢谢大家阅读,我们会每日更新一些专业、有趣的学术知识,如需了解相关内容,请点击艾思科蓝关注我们吧。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