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的通识是什么呢?

2022-05-12 2028

  学术会议的通识是什么呢?学术会议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某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按期举办的大型知识讨论会。学术会议主办方一般是一个学术协会(association), 这种协会最开始可能是几个对某个共同话题感兴趣的研究者们张罗起来的,然后聚拢的学者越来越多,人数不断增加,往往跟着学科的壮大就逐渐壮大起来成了全国性级别的协会。那么什么是学术会议呢?下面呢就由艾思科蓝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术会议的通识是什么呢.jpg

  这种协会一般会向会员征收每年几百块钱的membership fee, 用于举办和召开各种学术活动, 以及奖励好文章、优秀研究者和支持青年学者。学术协会可能有几千或者几万的会员, 协会里面自己选董事会,组织不同主题的task force(特别小组) 和committee(委员会),同时可能会雇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组织和管理协会的日常。在美国一般这种学士机构都是非营利组织的性质。

  会议时间一般控制在3-5天,既让大家有充分的参会时间不枉大老远来折腾一把,又不至于让参会者觉得离家太久耽误了生活和工作。很多会一般有两天是在周六日开,比如周四是第一天,周日是最后一天,从而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而少耽误工作时间。

  很多会议也会设置pre-conference sessions(提前场), 比如周四是第一天会议,但是星期三就安排了不同主题的workshop,时间宽裕的学者可以提前赶到选择多听几场。

  除了全国性学术会议以外,还有很多地区学术会议, 比如ASPA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每年都会在3或4月份举办全国性的年会,但除此之外在美国不同的地区还分别在不同时间有地区性年会,比如SECOPA(东南地区年会), NECOPA(东北地区年会)等等,方便在附近的学者参会,不必跋山涉水跨越时差赶来开会。

  大部分会议的申请不需要提交full paper(全文),只需要1000以内的description(简介), 写明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即可(你研究什么问题, 显著性, 简单介绍相关文献, 以及你的方法论等);但是这个根据不同会议的习惯有所不同,AOM是我参加过的唯一一个要全文以及double blind peer review(双盲同业审阅)的。一般来说,投稿过程越严格,会议在领域内的声望也最高。

  话说你投出去申请几个月之后,主办方就会通知你你的论文有没有被会议接收,如果收到一封以congratulations开头的邮件那就说明是被接收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投的是presentation, 但主办方把它接收为了poster(展区参会)—— poster的要求一般会比presentation低一些,对于演讲者来说压力也小一些,不需要提交全文稿, 对于年轻学者是尤其适合的。申请如果被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必too upset。

  做科研的一大魅力就是“终生学习”,你是个努力发掘真相分享给世人的人,你也是个永远向别人学习、向未知探索的人。做科研的人无论是哪个学科都需要知道别的学者在研究什么,了解别人是怎样设计的研究,最新方法有哪些,领域内最新争论或关注的重点有哪些。

  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订阅领域内最重要的期刊或者订阅这些期刊最新的目录(content email), 比如在Google Scholar或者Research Gate里关注某一主题或某些学者而可以收到相关的最新信息等。

  而学术会议是一种特别高效的获取新信息的方式,几天的会议通常会涵盖上百个论坛, 每个论坛又经主办方提前为你选出了4-5篇最新的、围绕某一主题的论文,在十几分钟之内你就能听到一篇论文的来龙去脉还能膜拜作者本人,这样就省去了你看paper的很多时间,还会激发你很多的想法和快速扩展脑中的literature,简直是个极为节省生命的学术成长之道。

  如果你有意在博士毕业后留美做faculty, 参加会议是难得的network和找工作的机会。管理学尤其是商科经常在会议上进行招聘,很多会议专设招聘场,hiring committee(招聘委员会)的人会专门到会议上来见一见投这个工作的人,或者直接做一轮面试筛选。

  哪怕是没有这种专门招聘内容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几天里你也有很多机会在各种场合(比如早餐、中餐、晚宴、会议现场,甚至会议酒店的电梯里)遇见各个学校的老师们,很多时候关于一些学校的招聘信息就是在跟他们闲谈中获知的,还有的时候某个学校并没有在当时招聘,可是你认识了系里的某个老师,在一两年后他们招聘的时候你可能刚好毕业可以应聘那里。

  我记得在一个讲学术职业的workshop上听到这么一句话,你在学术会议上的各种场合都一定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及穿着,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秒碰见的那个人会不会就是你未来的雇主或老板。职业生涯漫长,impossible is nothing,即便你现在已经找到工作也说不定几年之后想换工作,你永远不知道之前在会议上碰见的哪个人可能会在哪个学校的招聘委员会上等着你

  以上就是今天艾思科蓝学术网给朋友们的一些疑问解答了,如果对我们的文章内容有疑问,可以给我们留言你们的疑惑。有需要我们解答的问题也可以留意我们的更新内容或是向在线老师提问。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