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到世界航天最高奖!他是如何成为“嫦娥五号”的总师?

2020-12-21 4007

近日,飞到月球挖土的嫦娥五号,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心。此次探月旅行,嫦娥五号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所带回的“广寒宫土特产”重量达到两千克。而负责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将在2023年前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站基本型。 这位从小村庄里走出来的总设计师,现已是我国探月工程领域的代表人物。那么他是如何从一名小人物逆袭成为探月工程领头人? 



喜欢大脑汲取知识的感觉 


吴伟仁院士出生于四川省的平昌县,该地区山高沟狭,穷乡僻壤,且家中兄弟姐妹共六人。作为长子的他,在同龄人还在嬉戏玩耍时便已懂得为家庭分担。每天放学后主动到生产队帮忙以此换取口粮。 因家境贫寒的缘故,他直到8岁才攒够村里小学的入学费。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吴伟仁院士加倍珍惜。读书时他将拼搏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学时期各科成绩皆优。面对其他人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他说:对于学习自己是真的热爱,他喜欢大脑汲取知识的感觉。 


优秀的人总是品学兼优,吴伟仁院士亦是如此。中学时期踊跃参与校园活动,连续三年担任学生会主席。在多次校外活动中出色完成老师安排的工作。这让他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得到提升。 正是因为吴伟仁院士对学习的态度和优越的组织能力,为他未来的学术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伟仁(1).png



披星戴月,砥砺前行 


高中毕业后,作为知青代表的吴伟仁院士被分配到小山村当生产队长。所在的小村庄山多地少,是所在县的生产队里最为贫穷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被吓倒。吴伟仁院士利用所学知识,将科学技术引进农田里,实施科学耕种,达到粮食生产增收目标。除了科学耕种,还在生产队里尝试开设养猪圈、挖鱼塘。经过这一系列措施,不止缓解了当地老百姓饥寒交迫的窘境,也让生产队逆袭成为了全县最富有的生产队。 


虽生产队任务完成的十分出色,但他的心中始终有一颗飞天梦。幸运的是,在1975年,他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考察得到大学推荐名额。得知这一消息后,吴伟仁院士内心即有对村民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最终他还是选择卸任生产队队长这一职务,前往中科大,在无线电系遥测遥控专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中国首位世界最高航天奖  


在大学期间,吴伟仁院士依旧勤勉好学、善思求进。成绩优异的他顺利毕业并入职于中国航天工业部工作。不久便研制出我国首套数字化遥测系统,并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披星戴月,砥砺前行。凭借着拔尖的学术水平和优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在08年成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历经数十载科研考验的他,已发表论文60余篇,且获奖无数资讯,硕果累累。其中最引为瞩目的便是国际宇航授予世界航天最高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航天科学家。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正因为有吴伟仁院士这些航天科学家的艰辛付出,中国航天得以高效发展。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大里程碑。 


里程碑一:1970年4月24日,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成为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 

里程碑二: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是中国首次尝试打入世界航天市场。

 里程碑三: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里程碑四:2007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里程碑五: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相信此次嫦娥五号的成功,又将成为我国航天发展史的一大里程碑。“嫦娥”“鹊桥”“天宫”,这些寄托了中华民族浪漫的名字,是中国航天人取得的一项又一项的成就,它们在天边化作闪烁星河,为后人照亮。


吴伟仁院士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所有的精力,他的团队将一枚枚卫星送上天际,送到古人所梦想和吟唱的宇宙,太空已不再如此遥不可及。


中国航天的发展能达到如今的局面,离不开这些航天科学前辈的辛勤付出,也需要年轻一代的加入。这样我国的航天事业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展示出大国的科学力量。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