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IC 2025特邀专题组申请方式

      为了鼓励对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相关领域热点、前沿学术方向或关键技术问题的研讨,RAIIC 2025特设立特邀专题论坛(Invited Session),热忱欢迎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专题学者组织特邀专题邀请组。

申请特邀专题请填写附件内容,并发送到会议邮箱

icraiic@163.com


        特邀专题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5月1日。


        特邀专题论文要求:

(1) 每个特邀专题设1-3名主席(Chair),每个专题应有特定的主题,且主题应鲜明、集中;

(2) 每个特邀专题组织投稿6-8篇论文,论文需为英文;

(3) 邀请组论文提交时请选择相应的分组代码页数要求与普通论文相同;

(4) 所有邀请组论文请在会议初稿论文截止日期(202

5年5月19日)前提交,邀请组论文将和普通论文一起进入会议评审程序。

 

RAIIC 2025特邀专题附件.docx

附件:

第四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RAIIC 2025)

特邀专题名称(中文):

特邀专题名称(英文):


专题主席

单位

手机

邮箱











专题主席简介:

个人照片+简介


2025/03/19 09:38
【评优通知】第四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RAIIC 2025)

各参会学者、研究员与单位:

您好!为了弘扬大会精神,拓宽研究思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促进学术成果交流,第四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RAIIC 2025)将评选出优秀论文和优秀青年学者报告的奖项,具体要求及评审规则如下:


1. 评选优秀论文:

A. 2025年6月26日前完成录用及缴费注册;

B. 已注册论文的作者,需线下参会并做口头报告;

C. 分设“IR期刊论文奖”与“优秀论文”两个奖项,将由组委会综合评选。


2.评选优秀青年学者报告:

A. 需线下参会并做口头汇报;

B. 大会评审专家针对报告效果、能力水平、成果质量等内容来进行综合评判择优录取。


3.评选优秀海报:

A. 需线下参会并进行海报展示;

B. 大会评审专家和现场参会学者针对海报的外观、逻辑、成果水平等内容来进行综合评判。


4.奖励机制:

A. IR期刊论文奖:奖金 & 证书

B. 优秀论文: 奖金 & 证书

C. 优秀青年学者报告: 证书

D. 优秀海报奖: 证书


*评优论文将优先推荐至期刊发表,最终解释权归RAIIC组委会所有。


2025/04/14 17:39
专题四: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标题.png 特邀专题征稿 gif011.gif


✦ 专题四:

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for Complex Systems

专题研讨会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index/NZAAAB

专题投稿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paperSubmit/NZAAAB


✦ 专题介绍

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聚焦于处理系统维度高、结构耦合强、运行环境不确定等关键挑战,致力于构建具备自感知、自决策与自适应能力的智能控制架构。该领域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先进控制理论,构建了面向复杂系统的高效、可靠、智能的控制体系。以系统建模与深度学习技术为基础,通过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与高维状态观测,实现了对复杂系统行为的精确刻画与预测;智能控制方法融合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为系统建模、分析与优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和方法。鲁棒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理论引入不确定性处理机制和在线学习策略,显著提升了复杂系统在干扰与不确定环境下的控制性能与鲁棒性。此外,智能控制框架融合先进的故障诊断机制和容错控制技术,显著增强了系统面对环境变化、设备故障和通信异常时的稳定性与恢复能力。通过深度融合智能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该领域正推动复杂系统控制向智能化、自主化与协同化方向发展。

本特邀专题邀请以下与“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主题相关的包含创新思想、概念、新发现、改进以及新应用的原创论文。

  • 面向高维耦合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智能控制方

  • 面向不确定性与干扰环境下复杂系统的鲁棒控制与自适应控制

  • 面向复杂动态系统的故障检测、智能诊断与自主决策



✦ 专题主席

image.png

       冯志光,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自动化学会自适应动态规划与强化学习专业委员,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控制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春雁”青年英才创新团队负责人,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理事。

主要在奇异时滞系统控制、可达集分析与控制、智能控制等方面从事研究工作。在国际控制领域的权威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8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文章获得亚洲控制杂志第一届木村最佳论文奖,出版英文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担任4个国际SCI期刊副主编,获省部级奖项3项。


1742529240455.jpg

        张亮,渤海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入选2023年度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荣获第八届锦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IEEE汇刊论文15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等奖5项。专利授权21项,软件著作权4项。


1742529266996.jpg        徐玉杰,博士,硕导,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船舶动力定位和气垫船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承担国家级基础加强项目及型号研制项目5项,主导研发了国产气垫船运动控制系统和自动驾控系统,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论文《IEEE TITS》、《IEEE TASE》、《Ocean Engineering》、《JMSE》、《中国造船》等20余篇,授权国际/国内专利15项,担任国际会议ICICIC2021、ICMA2023分论坛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青工委委员,担任《AUTOMATICA》《IEEE TIE》、《ISA Transactions》《OCEAN ENGINEERING》等期刊审稿人。


2025/03/21 11:55
特邀专题三:低空经济区的安全与应急控制

标题.png 特邀专题征稿 gif011.gif


✦ 专题三:

低空经济区的安全与应急控制

Safety and Emergency Control Oriented to the Low-altitude Economic Zone

专题研讨会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index/QJMVIE

专题投稿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paperSubmit/QJMVIE


✦ 专题介绍

低空经济区的安全与应急控制技术依托群体协同技术理论与弹性架构设计,构建了低空复杂场景下的动态防护体系。其中,分布式鲁棒决策框架通过实时优化通信协议和抗干扰策略,为大规模无人机群在延迟、干扰与恶意攻击环境下的协同作业提供了理论保障;自主应急响应机制结合风险预测模型与容错控制算法,显著提升了无人系统应对碰撞、网络威胁及极端天气的生存能力。该领域技术通过深度融合故障诊断、智能运维与动态重构能力,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适应的范式转变。凭借其高容错性、强实时性与自主进化性,低空安全控制技术已成为智慧城市空中交通、物流配送和公共安防等场景的核心支撑,推动低空经济向安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本特邀专题邀请以下与“低空经济区的安全与应急控制”主题相关的包含创新思想、概念、新发现、改进以及新应用的原创论文。

  • 面向大规模无人机群的通信延迟、信号干扰、恶意攻击等鲁棒控制

  • 面向无人自主系统面临碰撞风险、网络入侵、恶劣天气等威胁的应急控制

  • 面向无人自主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



✦ 专题主席

image.png       

        张贺,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应急管理部“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成员。长期致力于工业系统网络安全控制、混合制造产品质量精益管控研究,研发多信息融合可信人工智能算法、智能控制算法,形成了一套自主可控的轮胎生产精益管控软件。主持/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工信部2023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汇刊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学术论文30余篇,牵头制定并发布地方标1准项,科技成果鉴定1项。

image.png

         施开波,成都大学,研究员(破格),科技处副处长兼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成都大学侨联副主席、四川大学海纳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康复系统感知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教育部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成都大学分中心副主任、四川省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四川璧虹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成都市科学技术服务团团长、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首席教授,生物信息与智能健康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老师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全球首届高排名学者、中国高被引学者,先后荣获国际最佳研究奖,国际科学新星奖、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数学学会首届应用数学奖等荣誉称号。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智能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化控制系统、无人系统、多智能体系统的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有3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5篇入选ESI热点论文,1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四川仅有四篇)、2篇入选川渝科技优秀论文、2篇入选数学领域高价值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0项,编写著作1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余项,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以及校级教改项目3项等。现担任以色列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数字经济评审专家、四川省教育评估专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评估咨询专家、成资低空经济创新联盟专家等。现担任《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20余个国际SCI杂志论文评审、Sensors、Fractal and Fractional和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的客座编辑编委、工程科学与技术的青年编委、广西师范大学学报青年编委和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编委。



2025/03/21 11:56
特邀专题二:神经网络动力学理论、优化算法及应用

标题.png 特邀专题征稿 gif011.gif


✦ 专题二:

神经网络动力学理论、优化算法及应用

Neurodynamic Optimization Theory,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专题研讨会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index/UVARAR

专题投稿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paperSubmit/UVARAR


✦ 专题介绍

       神经网络动力学优化算法利用神经元的活动机制实现信息的并行处理,同时Lyapunov稳定性理论为神经动力学优化算法的动力学特性研究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神经动力学优化算法是通过研究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方法,是当前人工神经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分支。神经动力学优化算法具备并行计算性、快速收敛性、可解释性、强实时性和物理实现性等优势,在材料科学、数据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特邀专题邀请以下与“神经网络动力学理论、优化算法及应用”主题相关的包含创新思想、概念、新发现、改进以及新应用的原创论文。

  • 神经系统的数学建模

  • 神经动力学分析

  • 神经信息处理

  • 神经动力学优化与仿真

  • 脉冲神经网络

  • 神经编码与解码机制

  • 神经微分方程

  • 神经动力学理论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专题主席

image.png       刘 京昕,博士,重庆科技大学重庆智能数学与自主智能研究院研究骨干,研究方向为神经网络、微分包含、分布式优化和博弈论。获得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荣誉。在IEEE TNNLS、IEEE TETCI、IEEE TCNS和Neural Networks等重要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受邀为多个重要国际期刊及会议的审稿人。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广西应用数学中心基金课题重点项目,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面上项目。
image.png

       Seyedali Mirjalili,博士,教授,博导,IEEE Senior Member,澳大利亚托伦斯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和优化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进化计算,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四部。自2019年,被评为Web of Science公认的前1%高被引学者,2022年被澳大利亚报刊评为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近年来,在IEEE TVT、IEEE TNNLS 、IoT-J、ESWA、SWEVO、KBS、FGCS、ASOC等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一百余篇,担任EAAI、ASOC、、CIBM、Applied Intelligence、Neurocomputing等人工智能国际期刊编委。

image.png       赵友,博士,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神经动力学优化理论、压缩感知、智能电网和加速算法,获得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优秀博士论文、ICNC2024最佳论文奖等荣誉。在JMLR、IEEE TNNLS、IEEE TSMCS、IEEE TCE、IEEE TCNS、IEEE TETCI、IEEE TNSE、IEEE/CAA J. Autom. Sin.、Neural Networks、Neural Computation、ASC、SCTS、Neurocomputing等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央高校科研项目1项。
image.png       Sohrab Effati,教授,博士,马什哈德费尔多西大学应用数学系主任。曾任职于萨布泽瓦里大学法官机构。他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控制系统、优化、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神经网络及其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在IEEE TNNLS、IEEE TSMCS、IEEE TFS、IEEE TETCI、Neural Networks、Information Sciences、Neurocomputing等计算智能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五十余篇,受邀为多个重要国际期刊及会议的审稿人。主持有伊 朗国家科学项目2项。
image.png       巨兴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群体智能与控制”科研团队骨干成员,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获得者(B档),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神经动力学优化,多智能体优化决策、协同控制及应用。在IEEE TAC、TNNLS、TSG、T-Cyber和TCAS-I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和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等项目,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四川大学“三信”优秀教师奖、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重庆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南二等奖等奖励。


2025/03/07 16:31
特邀专题一: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优化、博弈及应用

标题.png 特邀专题征稿 gif011.gif


✦ 专题一:

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优化、博弈及应用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Game and Applications of Multi-agent Systems

专题研讨会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index/VRYQ2Y

投稿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paperSubmit/VRYQ2Y


✦ 专题介绍

       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具有一定传感、计算、执行和通信能力的智能体组成的控制系统。它包括多机器人系统、无人机编队、人造卫星簇等。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调控制受到来自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等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调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致性、编队、分布式优化以及非合作博弈等。在分布式优化中,智能体旨在通过它们的合作行为实现全局目标函数的最优化。然而,在诸多实际应用中,非合作和竞争行为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经常发生。多智能体系统中的竞争行为通常可以借用非合作博弈理论来建模与分析。在非合作博弈中,每个智能体携带一个目标函数,且目标函数受其它智能体行为的影响,每个智能体的目标是最小化自身的目标函数。

本特邀专题邀请以下与“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优化、博弈及应用”主题相关的包含创新思想、概念、新发现、改进以及新应用的原创论文。

  • 在线分布式优化

  • 分布式聚合博弈

  • 分布式事件触发控制

  • 分布式鲁棒纳什均衡搜索

  • 多智能体学习与控制

  • 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

  • 多智能体系统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专题主席

image.png       巨兴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群体智能与控制”科研团队骨干成员,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获得者(B档),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神经动力学优化,多智能体优化决策、协同控制及应用。在IEEE TAC、TNNLS、TSG、T-Cyber和TCAS-I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和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等项目,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四川大学“三信”优秀教师奖、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重庆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南二等奖等奖励。
image.png       何兴,教授,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西塔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国家级青年人才,重庆市青年巴渝学者,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兼任国家级人才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重庆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曾先后在Texas A&M University at Qatar(德州农工卡塔尔分校)、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中科 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神经动力学优化理论、压缩感知、智能微电网等方向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中央高校基金等项目。发表SCI论文百余篇,Google引用次数3000多次,其中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1篇论文入选2018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在ICCSS2019上担任Program Co-Chairs (程序联合主席),ICISCI2022上担任session chairs (会议分会主席),多次出席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担任Neurocomputing, Cognitive Computation,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等多个SCI知名期刊的客座编辑。
image.png       李修贤,同济大学教授,博导,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研究兴趣是网络化分布式控制和优化、博弈、及无人机、无人车与机械臂等无人系统。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等科研项目。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TCCT委员,CAA、CICC和IEEE高级会员。


2025/03/07 16:30
RAIIC 2024已上线IEEE


第四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RAIIC 2025)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2025年7月4-6日 | 中国成都 | www.raiic.org

收录检索: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


RAIIC 在多年内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出版及检索历史

gif011.gif往届会后3个月完成检索


76caf4ea3f6f91812d143ac00f9f7805.png

RAIIC 2024 已经上线IEEE,详情点击查看:Click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出版,收录进IEEE Xplore数据库,并提交EI核心和Scopus检索。


投稿参会方式

投稿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paperSubmit/FB3YB3

参会报名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toSignUp/FB3YB3

会议征稿主题详情请查看官网:https://www.ais.cn/attendees/index/FB3YB3


诚邀各专家学者投稿参会!


2025/02/10 17:41
<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