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学者,
您好,
由安徽工程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AMTMS 2025)将于2025年8月8-10日在安徽芜湖举行。诚邀各位专家学者投稿参会!
投稿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paperSubmit/E6REAQ
参会链接:https://www.ais.cn/attendees/toSignUp/E6REAQ
论文模板:https://www.ais.cn/attendees/material/E6REAQ
主讲嘉宾
孙宁教授 南开大学 | 南开大学/南开深研院教授、博导,国 家特聘专家(青年)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宝钢优秀教师,天津市杰青,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特别研究员。从事机器人的智能控制与应用方向的教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联合重点1项、面上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IEEE Transactions及Automatica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获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Outstanding Paper Award、2019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2)、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2)、天津市专利奖2项(排名1、2)、省部级/学会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或一等奖3项、Machine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IEEE RCAR最佳控制论文奖、第七届全国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大会最佳张贴论文奖、SCI期刊IJCAS的Best Associate Editor Award等。指导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全国金奖、“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3次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硕士论文奖等。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Systems Journal、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等期刊编委。 |
![]() 徐晓东教授, 中南大学 | 徐晓东,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升华学者。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湖南省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2010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取得自动控制专业学士学位,2017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取得过程控制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阿尔伯塔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生产过程故障诊断。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现代工业过程,流程工业系统的模型失配在线智能检测与估计问题,从事智能制造技术及工业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基于人工智能学习的分布参数系统协同信息感知、状态估计、故障检测与估计; (2)基于数据驱动强化学习的工业大数据先进过程控制; (3)基于边缘计算、云控制、模糊逻辑系统、深度神经网络的工业系统自适应学习建模; (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utoencoder等模型参数失配估计; (5)智能车、机器人等基于学习策略的智能巡检控制、路径优化等。 近5年在《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等汇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有色金属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CAAI自主无人系统专委会委员等。 |
![]() 高玉飞教授 山东大学 | 高玉飞,现任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机械设计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滕州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他于2004年获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2009年获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长期从事数字化与仿真、金刚石线锯精密加工、光伏太阳能电池制造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22项。积极参与科普活动,2024年多次为中小学生讲解光伏发电原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多地校企合作项目。 |
刘晓刚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 刘晓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机械工程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智能制造方面的项目一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信部及相关企业的支持下,自主设计开发了多套机电装备和软件系统,并且在智能制造、机械振动、设计开发、机电控制等领域都取得了科研论文、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作为省级教研项目的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出版为学术专著来推进科教融合,并获评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士(Fellow of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FHEA)。现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函评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专家,并被总部设于伦敦的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授予名为“T A Stewart-Dyer Prize/Frederick Harvey Trevithick Prize”的学术奖项 |
![]() 张钧星校聘副教授 贵州大学 |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终身会员、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SCI 1区),ISA Transactions (SCI 2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SCI 2区),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SCI 3区)等国际顶级SCI期刊同行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人工能技术在机电系统及网络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控制与学习优化、复杂装备研制等方面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智能制造、自主智能系统、高性能机电驱动系统及复杂装备研制等关键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与应用成果,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获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3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项,转化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具有1年企业技术工作经历。 |
吴路路副教授 安徽工程大学 | 吴路路,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导,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机器人、机器视觉检测以及数字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产业协同创新基金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企业委托类项目6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115人才团队项目等项目5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中文核心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编教材1部,以主要完成人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5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院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报告题目:Research on Vision-Base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Robot Motion Performance |
鞠锦勇副教授 安徽工程大学 | 鞠锦勇,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器人系统动力学设计、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机器人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报告题目:Research on Vibration Control of Robot Grinding and Polishing System for Elastic Thin-walled Components |
【征稿主题】(包含但不限于)
(1) 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系统
光电子制造技术及其应用
制造系统中的光学测量与检测
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光学成像和视觉识别技术
先进制造系统中的光学传感器
智能机器人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与协作
基于物理仿真的先进制造工艺优化
更多相关主题......
(2) 计算机技术与智能制造优化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计算机仿真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制造信息管理与优化
人工智能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与优化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制造与决策支持系统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与自动化
更多相关主题......
(3)更多相关主题
微成形与微制造
机械控制与制造技术
NEMS/MEMS技术与设备
高速/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
虚拟制造与网络制造
数字化制造与管理
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
系统分析与工业工程
快速成型与三维制造
制造业中的模块化、柔性和集成技术
机电一体化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 、机械制造自动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学习与自适应控制系统
混合智能系统
电机控制与动力系统
传感器技术
测控技术与智能系统
智能控制与系统
人工智能
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
【出版检索】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 2-3 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被录用的稿件将在由IEEE出版(ISBN:979-8-3315-0381-9)的会议论文集,出版后提交IEEE Xplore收录,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目前EI检索稳定,往届均已被EI检索。)
【联系方式】
会议官网:http://icamtms.net
会议邮箱:ICAMTMS@163.com
会务组秘书:徐老师【邀请码:X8301】
QQ: 3465006475
电话:+86 -19872446270
微信:19872446270 【欢迎添加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备注“ICAMTMS 咨询”)】
第四届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AMTMS 2025)已上线学校官网。
ICAMTMS 2025已上线安徽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详情链接:https://sai.ahpu.edu.cn/2025/0304/c7354a239545/page.htm
【重要信息】
会议时间地点:2025年8月8-10日 安徽芜湖
会议官网: www.icamtms.net
会议中文页面: https://www.ais.cn/attendees/index/E6REAQ
论文收录: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 2-3 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被录用的稿件将在由IEEE出版(ISBN:979-8-3315-0381-9)的会议论文集,出版后提交IEEE Xplore收录,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目前EI检索稳定,往届均已被EI检索。
ICAMTMS 2025 组委会
2025年3月4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ICAMTMS 2025 已上线IEEE官网 https://conferences.ieee.org/conferences_events/conferences/conferencedetails/66452
第四届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AMTMS 2025)将于2025年8月8-10日在安徽芜湖举行。本次会议将围绕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虚拟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邀请相关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会,以主题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等形式开展多领域同行间的学术交流。目的是为业界建立一个广泛、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让相关领域内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分享最新学术成果、探讨科研难题,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和专业发展。
【联系方式】
会议官网:http://icamtms.net
会议邮箱:ICAMTMS@163.com
会务组秘书:徐老师【邀请码:X8301】
QQ: 3465006475
电话:+86 -19872446270
微信:19872446270 【欢迎添加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备注“ICAMTMS 咨询”)】
ICAMTMS 2025 组委会
2025年2月13日
尊敬的专家、学者:
第四届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AMTMS 2025)已确定由安徽工程大学主办,得到安徽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支持,2025年8月8-10日在安徽芜湖举行,旨在为研究人员与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大会诚邀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会交流!
会议时间地点:2025年8月8-10日 安徽芜湖
会议官网: www.icamtms.net
ICAMTMS 2025 前3届均已成功举办并完成EI、Scopus检索(高录用,稳定检索)
【征稿主题】
(一)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系统、光电子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制造系统中的光学测量与检测、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光学成像和视觉识别技术、先进制造系统中的光学传感器、智能机器人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与协作、基于物理仿真的先进制造工艺优化、更多相关主题......
(二)计算机技术与智能制造优化、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化制造系统、计算机仿真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基于云计算的制造信息管理与优化、人工智能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与优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制造与决策支持系统、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与自动化、
(三)微成形与微制造、机械控制与制造技术、NEMS/MEMS技术与设备、高速/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虚拟制造与网络制造、 数字化制造与管理、 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系统分析与工业工程、 快速成型与三维制造、 制造业中的模块化、柔性和集成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 、机械制造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学习与自适应控制系统、混合智能系统、电机控制与动力系统、传感器技术、测控技术与智能系统、 智能控制与系统、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联系方式】
会议官网:http://icamtms.net
会议邮箱:ICAMTMS@163.com
会务组秘书:徐老师【邀请码:X8301】
QQ: 3465006475
电话:+86 -19872446270
微信:19872446270 【欢迎添加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备注“ICAMTMS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