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国际学术会议(ICMTIM 2026)
2026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www.icmtim.org 大会时间:2026年4月17-19日 大会地点:中国-广州 截稿日期:2025年12月17日23:59 接收/拒稿通知:投稿后1周内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 ![]() |
大会简介
由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专委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广东省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共同协办的第七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国际学术会议(ICMTIM 2026)将于2026年4月17-19日在中国广州隆重召开。ICMTIM 2026会议将每年举行一次,旨在将“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制造”等学术领域的学者、专家、研发者、技术人员聚集到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并且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协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专委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广东省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
支持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工业大学
会议组委
陈小奇 教授/院长,新西兰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
李兵 教授/副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周雪峰 研究员/副所长,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万加富 教授,IEEE FELLOW,华南理工大学
朱海飞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潘佳 副教授,香港大学
赵志甲 教授,广州大学
何力 副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
徐大波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王瑞洲 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钟勇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吴鸿敏 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黄沿江 教授/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
徐智浩 副研究员/团队负责人,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廖昭洋 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吴凯 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徐鹏 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管贻生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李帅 教授,芬兰奥卢大学
陈浩耀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骆晓伟 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陈炜楠 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林旭滨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主讲嘉宾
宗福季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 |
宗福季教授是工业大数据和质量工程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入选斯坦福-Elsevier Mendeley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榜单。他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讲座教授,领导工业信息与智能研究所(Triple-i Institute)和质量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QLab)。宗教授曾是《质量技术期刊》主编,港科大工业工程与决策分析系主任,以及港科广信息枢纽的创始署理院长,当选国际质量科学院(IAQ)院士、美国统计学会 (ASA)、美国质量学会(ASQ)、美国工业与系统工程师学会(IISE)、和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等国际知名组织的会士。他也荣获2025年度国际质量界顶尖奖项休哈特奖章, 表彰在质量领域理论、方法及实践方面的最高荣誉。他在顶级期刊发表过180多篇论文,并成功指导了众多博士生。宗教授拥有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博士和硕士学位。 | |
张正涛 研究员/主任,中科 院自动化研究所 | |
张正涛,博士,中科 院特聘核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领军,中国科学院工业视觉智能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工信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科 院青年联合会委员,洛阳市首届科技领军人才,洛阳市第一届优秀企业家,长期从事工业外观检测、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在IEEE Trans.等高质量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4篇,合著图书2本,授权发明专利36项。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重点研发计划、国防重大、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获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排名第1 )、2023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复杂工业场景机器视觉鲁棒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3与2015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河南省“河洛英才”计划与中科 院青年创新人才计划支持。 | |
陶波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 计划”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入选者。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共融机器人专委会常务委员、秘书长等。长期从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了“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的机器人化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获得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研究。 | |
刘强 教授/院长,广东工业大学 | |
刘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与企业项目20余项,累计到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 | |
陈文杰 所长,美的集团(蓝橙实验室) | |
陈文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广东省珠江人才领军专家,现任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美的蓝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美的集团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负责集团在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布局和探索。曾担任日本FANUC总部机器人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产业教授和浙江大学-UIUC联合学院兼职教授等职务。从事机器人、自动控制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研究,在中美日等国主持或参与了数十个前沿研究和应用研发项目,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和高水平学会论文60余篇,在中美日德四国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项,国家级协会科技奖6项。主导/参与国标2项、行标团标2项。担任IJARS、DSCC、ACC等国际学术期刊/会议的编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的指南编制和评审专家。 |
征稿主题
Track 1: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机械、电气、电子、自动化、控制等) | ||
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互联网与工业5.0 能源、动力与系统 自动化、过程自控和运行测控 智能驾驶、防撞与车载系统 无人驾驶 车辆轻量化设计 航天航空 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控制 精准作业、机械臂与智能化 机械设计、制图与加工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自适应、传动与运行控制 精密制造与测量 仪器仪表设备 数控技术、机床与编程 3D打印技术 无损检测与表面 单片机与应用 电机与拖动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技术 遥感测绘与感测技术 材料成型及加工 | 表面、涂层技术 焊接与连接 塑性变形、断裂与损伤力学 摩擦、磨损 热生成及传导 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 疲劳寿命预测与可靠性 激光加工技术 结构动态分析、优化与控制 加工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 电气检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磁场、电感及其测量分析 电容、电阻、电压等相关计算和预测 负荷计算与预测 电力市场、规划与成本预估 电能加工、转换、传输、控制和分配 电力经济与数字化 电工电子技术 电网系统 电力电子 电气工程与PLC控制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电路设计、分析与系统 模拟电子、数字电子 电磁、电磁兼容与微波天线 电气牵引系统和控制 供配电技术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系统 能源、电力与电气 能耗评估 燃料、电池技术与系统 新能源、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通信光纤、电缆及综合布线 电力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与运行 电力牵引、驱动与控制 电子设备、信号图像与信息检测处理 变频、调速与节能 转换器、控制及电源 导体、半导体与绝缘技术 电池原理、电池管理系统及应用 新能源、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通信光纤、电缆及综合布线 其他相关主题... |
Track 2:智能制造 | ||
电气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 人机一体化 增材制造(3D打印) 智能工厂 供应链与ERP 装备智能化 工艺仿真 建模、仿真与设计 智能物流与仓储 自动化生产 | 能源、动力与系统 车辆轻量化设计 数字化、网络化 精准航天航空 精准作业、机械臂与智能化 智能驾驶、防撞与车载系统 机械设计、制图与加工 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控制 人机交互、智能仿生与感知 工业技术、互联网与工业5.0 自动化、过程自控和运行测控 | 自适应、传动与运行控 数控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技术 柔性制造系统 虚拟制造与控制 监测、检测系统与预警处理 传感器、信息处理与测量控制 大数据、数据挖掘与算法 智能控制、测量与信号系统 回收和再制造 其他相关主题... |
如果您对论文主题的符合程度不太确定,可咨询刘老师微信:13422186485(回信快),有效提高命中率!
论文发表
文章先经2-3位专家盲审,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被Conference Proceeding出版,并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检索,并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检索。
>>>投稿须知
◆论文不得少于4页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联系会议秘书;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作者可通过
iThenticate查重 (查重链接:click),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搞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
注:被录用且完成注册的论文,如需申请撤稿,将扣除30%的手续费。
◆会议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投稿,全程由艾思科蓝进行技术支持,请点击以下图标投稿:
期刊推荐:
期刊名称: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 (HCIN)
期刊简介: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HCIN,eISSN:2667-1336)是一本国际化的,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开放存取期刊,致力于传播 “以人为中心的智能系统” 中所有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供以人为中心的计算与分析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算法见解。论文发表在施普林格 • 自然(Springer Nature)。
征稿范围:以人为本的 AI;以人为本的数据和管理;信息传播和建模;扩散源识别和网络分析;社会影响力分析;社区检测和动态、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检测;用户建模、个性化和推荐;负责任的 AI、公平性和可解释性。
期刊主编:李天瑞 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徐贯东 教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顾问委员:Masaru Kitsuregawa 教授(东京大学,日本国家信息研究所所长);
Philip S. Yu 教授(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计算机科学学院)
期刊主页: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4230
作者指南:https://www.springer.com/journal/44230/submission-guidelines
>>>为鼓励科研成果的传播,本期刊暂时不收取文章版面费用
>>>本期刊设置“最佳论文奖”
注册费用
类别 | 说明 | 注册费用 |
投稿 | 普通投稿(4页) | 3800元(原价) |
★IEEE会员投稿/学生投稿 | 3600元 | |
超页费(超出4页的部分) | 400元/页 | |
参会 | 听众/口头报告/海报展示 | 1500 RMB/人 |
投稿后参会 | 免费 | |
编译 | 标准翻译+专业排版 | 详情咨询会议老师 |
1. 凭学生证、学信网截图或在读证明,联络会议秘书,获得投稿优惠
2. 标准翻译+专业排版:收费可与版面费合开一张发票,具体私聊会议秘书刘老师 13422186485
3. 欢迎联络身边同事同学一起投稿,组团投稿会更加优惠,2篇即可开团,组队投稿越多,优惠则越多
参会方式
1. 口头报告:现场演讲10分钟左右(演讲PPT自行设计)
2. 海报展示:报名时,需提供一份A1竖版尺寸的彩色电子版的海报(下载海报模板);
3. 听众参会:仅参会听会,无任何展示,会议上可提问交流;
* 以上参会方式,请前往【报名系统】,可获得会议资料(会议通知、参会证书等)
会议议程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2026年4月17日 | 14:00-18:00 | 报到注册 |
2026年4月18日 | 09:00-12:00 | 主题报告 |
12:00-14:00 | 午餐休息 | |
14:00-18:00 | 口头报告 | |
18:00-19:00 | 晚餐 | |
2026年4月19日 | 09:00-18:00 | 学术考察 |
联系方式
大会秘书处:刘老师(投稿邀请码请填写:L592)
电话/微信:13422186485
会议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