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国际学术会议(ICBEMD 2026)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Medical Devices
见刊链接:https://www.bio-conferences.org/articles/bioconf/abs/2025/17/contents/contents.html 喜讯②:ICBEMD 2025已于2025年5月6日顺利实现CNKI&SCOPUS检索 |
重要信息 | |
| ![]() |
发表流程:【投稿】→审稿返修(多轮)→录用→缴费→【注册参会】→见刊→纸质论文集→检索; |
大会简介
随着全球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推动健康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进一步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届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国际学术会议(ICBEMD 2026)将于2026年1月9-11日在中国沈阳召开。ICBEMD 2026旨在为全球的学术界、产业界和医疗界搭建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汇聚生物医学工程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会议将涵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人工智能在医疗中的应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医疗影像技术、智能医疗设备、远程医疗与移动健康、生物传感与诊断技术、医学信息学等。
与会者将有机会深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探索合作可能,共同推进生物医学工程及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大会诚挚邀请您投递相关的研究工作,在会议上展示相关的科研成果、分享前沿的思想看法,一同探讨相关的学术难题。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嘉宾
>>大会主席 李鸿儒 教授,东北大学 兼任中国工程教育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建模、控制与优化,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医疗与健康管理,工业生产过程的预测性维护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大会主席 敖强 教授,四川大学 国家药监局组织再生材料质量研究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年入选国家外 专局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2020年认定为四川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要从事组织器 官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机制、生物材料与植入器械的研制与监管科学研究、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
>>技术委员会主席 徐礼胜 教授,东北大学 IEEE高级会员、中国医药信息学理论与教育专业委员会轮值执行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诊断信息分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为先进传感和智能感知前沿技术、生物医学智能信号与影像分析、数据与模型双驱动的机器学习、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心血管功能深度学习等。 | >>技术委员会主席 覃文军 教授,东北大学 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入选沈阳市中青年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沈阳市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医疗、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 |
>>技术委员会主席 齐守良 教授,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医学成像与智能分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学术头雁,东北大学曙光学者。 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影像组学、人脑连接组学、未来智能科学和Nano-Bio-Info-Cogn汇聚科学等。 | >>技术委员会主席 何静 教授,四川大学 入选四川大学好未来优秀学者,担任BEC 期刊青年编委,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等。 长期从事组织诱导再生机理及组织诱导再生材料研究,特别是骨、神经、皮肤诱导性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开发。 |
>>技术委员会主席 丁明跃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IEEE高级会员,SPI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图像处理、三维超声成像和基于图像手术导航等。 | >>技术委员会主席 杨清振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2010~201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本分校进行了3.5年的联合培养。2014博士毕业后留校,现于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制造、生物传感器、微流体数值模拟计算、微流控芯片、器 官芯片等。 |
>>技术委员会主席 孙进 教授,扬州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建模团队负责人。 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医学工程与逆向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精密测量与数字化检测仪器研究、机电一体化与高速精密冲压技术研究等。 | >>出版主席 贺缨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肌肉骨骼系统计算生物力学》专著章节,研究成果涉及毛细血管传质模拟、柔性硅胶血管模型制作等。 研究方向包括血液动力学、生物传热传质、沸腾传热、气液两相流动等。 |
>>出版主席 李冀豫 副教授,中山大学 入选2024年度海外 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山大学逸仙学者。目前在中山大学带领“柔性医用电子”交叉科学团队。 致力于柔性可穿戴电子技术在健康监测、信息反馈和个性化医疗等领域的研究。 | >>出版主席 丁卫平 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EEE/ASME会员、国际低温生物医学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图学会医学影像与设备分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医疗仪器、图像处理、生物芯片、载药技术、理论建模等。 |
>>组织委员会主席 于霞 副教授,东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生物与化学工程系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化方法在精准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复杂时间序列建模、预测与控制,高维医疗信息的特征挖掘与数据分析,"人工胰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 |
征稿主题
Track1: 智能医学工程
医学信息学、智能感知技术与医学应用、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医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医疗器械的智能控制系统、精密运动控制与定位技术、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医疗技术、智能诊断算法等
Track2: 医学影像工程
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医学成像技术、精密医学成像技术、高分辨率医学成像设备、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功能影像与分子影像、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中的应用、大数据与医学影像、医学影像通信与共享、影像导向的治疗与介入等
Track3: 医疗器械与设备
医用超声仪器、医用电子仪器、激光医疗仪器、精密生物传感器、心电设备、呼吸设备、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康复设备、高精度诊断仪器、微创与精准治疗仪器、生物医学仪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控制等
论文出版
所有论文先经过2-3位专家盲审、筛选,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被EI目录系列期刊出版,出版后提交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投稿须知:
*投稿后请至少安排论文中一位作者添加大会老师微信,方便后续及时跟进论文相关情况(严老师微信号:18124945342)
◆禁止一稿多投;禁止抄袭。
◆流程:投稿>审稿返修>录用>缴费注册【参会报名】>见刊>检索
◆论文按照模板排版后不得少于5页,不能超过12页,论文应必须为全英文非纯综述类文章;全文提交审核
◆会议论文模板下载→ 前往“资料下载”栏目下载
◆推荐作者使用CrossCheck或iThenticate全文查重(https://ais.cn/u/Uram2u),以出版社标准执行;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直接联系会议秘书
◆被录用且完成注册的论文,如需申请撤稿将扣除30%的手续费;论文一旦上传到出版社将不接受任何退款或撤稿申请。
参会方式
1. 口头报告:参会,并在会议上演讲10-15分钟,演讲PPT默认全英文、自行设计提早准备;
2. 海报展示:参会,并在会议上展出论文海报,提交一份A1竖版的彩色JPG电子版的海报即可;
3. 听众参会:参会听会,不用其他展示,可参与提问交流;
* 以上参会方式,请点击以下按键报名,可获得会议资料(会议通知、参会证书等)
注册费用
类别 | 注册费用 |
全文投稿(4-6页) | 3400RMB/篇 |
超页费(第7页起算) | 300RMB/页 |
仅参会不投稿 | 1200RMB/人 |
口头报告/海报展示 | 1200RMB/人 |
加购论文集 | 500RMB/本 |
会议议程
2026年1月9日:注册签到
2026年1月10日:开幕式、主讲报告、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
2026年1月11日:学术考察活动(待定)
注意:具体办会方式和议程安排,以邮件通知公布的信息为准,欢迎咨询会议严秘书。
联系我们
本会议专属秘书:严老师【邀请码Y8058】 | 会议邮箱:icbemd@163.com | |
手机:18124945342【微信同号,欢迎添加微信咨询, 回复快】 严老师微信 | Whatsapp:+86-17817043042 严老师Whatsapp |
其它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