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8篇SCI的211博士,为10余本SCI期刊审稿后,发现SCI拒稿“秘密”!
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撰写,从投稿到发表,大家会遇到选题、分析方法、数据挖掘、论文结构搭建等许多难题,没有经验的学术小白、刚入门的本硕博生对这些问题会一筹莫展。
因此,艾思科蓝邀请了众多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学术大咖与大家分享“价值千金”的论文撰写、投稿、发表投稿经验,敬请期待!
首先带来分享的是一位已经发表了8篇SCI的211博士,她在担任6年SCI期刊独立审稿人后,发现了不少文章存在共通的问题!篇幅原因,今天先为大家带来“SCI拒稿秘密”第一期!
本文作者:叮了当(笔名)
211博士,已发表8篇SCI。近6年担任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等十余本SCI期刊独立审稿人。
临近毕业季,不少同学面临着投稿和修改论文的问题。然而,在稿件提交后,收到期刊的决定要么Reject,要么Major Revision。这其中必定意味着文章存在或多或少的硬伤。
近6年来,本人多次收到同领域SCI期刊发来的审稿邀请。本着学习与为推动他人成果及早发表提供帮助的目的,除了科研任务比较重的个别情况之外,我基本上会接受审稿邀请,并在10天之内腾出完整的时间对文稿进行仔细阅读,并客观地给出建议。这些期刊不乏有影响因子6分+的中科院一区杂志,也有1-2分的四区杂志。
在参与这些期刊审稿任务后,我发现不少文章存在共通的问题,以下我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以飨有需要的同行,尤其是论文写作或投稿的初学者。本人研究方向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仅供参考。
1.标题过泛,要素不全
论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审稿人或者读者理应通过查看标题即可获知文章所研究的对象、生物学表型以及生物学机制等几个要素。然而,在一些稿件中总会出现标题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冗长的情况。
如“Study on mechanism of xx against xx cancer”这个标题,很显然标题缺乏一个重要信息,研究的是肿瘤什么方向?转移,增殖,还是自噬?此外,如果该研究涉及的是分子机制,将信号通路在标题中体现出来更为适宜。
另外,“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xx Formula in the treatment of xx”这个标题则过于冗长,“To explore the potential”这些词语完全不需要。
因此,标题在突出含义上要尽量精简且涵盖必要的研究要素信息。另外,不同期刊对于标题的句式可能有要求,可以在投稿前参考目标期刊已发表的文献,确定标题是短语式还是句子式。
2.概述性信息总结不到位
摘要对全文起到高度概括的作用,以最为凝练的语言突出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但是,在审稿过程中发现摘要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少核心信息,如方法或目的。
例如,有些文稿先描述某机制在肿瘤细胞增殖中未被报道过,随即立马陈述本研究发现了该通路正反向调控该通路机制中的某基因影响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表型。但是在此并未突出采用了何种方法。当然,不同期刊对摘要的要求有较大差异,但绝大分杂志都是需要四要素齐全。
值得一提的是,前言与讨论是整个文章对科学问题深入分析的重要部分。不仅要深入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有无争议之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以此引出该研究内容,而且需要将本研究获得的核心结果与他人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之异同的原因。
尤其是讨论,不能简单地对结果再进行一番描述,这也很多初学者经常出现的问题。如研究发现在某药物发挥抗炎作用时,抗炎因子IL-10出现显著性上调,且在构建炎性模型时该指标也出现了显著性升高。乍一看,这2个结果自相矛盾。但实际通过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时,有类似结果,也有相反的结果。且可能的原因是在有些炎性模型中IL-10作为抗炎肽类物质,细胞处于代偿性保护效应会产生IL-10,而进一步加如抗炎药物后该指标可能进一步增加。经过这么一分析,看似矛盾的结果在理论分析后并不矛盾。当然,这方面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平常掌握大量同研究领域的科技文献。
在前言中需要交代该科学问题“新”在何处?但是如果前人证明某基因在A肿瘤中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功能,而在该研究中作者们研究该基因在B肿瘤中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这样的问题就是典型换汤不换药的“嫁接式研究”,文章创新性低,最终基本上会面临被Reject的局面。可能有些人会心存侥幸,觉得如果不把该基因在A肿瘤中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内容概述到论文中,就可以蒙混过关。而实际上是,在收稿系统中编辑可以查看与所投稿件内容密切相关文献的情况,甚至不少审稿人也会在文献库查找该文有关内容的研究现状。不论在哪个环节,这样的文章大概率会被拒稿。
但是,换一个思路可能提高文章的命中率,既然该基因在B肿瘤的增殖功能不能再研究了,那么研究其转移、线粒体代谢等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思路。在当今科技繁荣的大环境下,同主题论文被抢发很常见。因此,在开展研究过程中需要随时关注科研动态,一旦出现被抢发的问题,可以及时适当地调整研究方案,这也又便于助力研究成果的顺利发表。当然,如果你的研究结论与抢发的文献完全相反,也可以沿着自己的思路往后推进,这往往也是新发现。
3.方法学交代过于简单
不少人认为方法学对于论文而言不重要,觉得不仅影响查重率,而且阐明方法意义不大。因此,有些作者图简单,直接在复制粘贴他人方法描述的基础上,修改几个信息。这样往大了说涉及学术不端,往小了说不便于全面地展现作者的方法细节。毕竟方法学需要交代清楚的目的是便于他人能有效地对关键技术进行重现。
例如,药物如何配制的?抗体来源和使用比例?指标计算方法?以药物配制为例,由于不少药物属于难溶性物质,如果不交代配制细节,在他人进行该药物研究需要配制药物时没能解决好溶解问题,可能会引来他人对作者的质询。所以,编辑和审稿人往往会要求作者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描述。另外,涉及动物的研究还需要伦理申明,所用细胞系需要提供经过STR鉴定报告。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同行们有一定帮助!接下来关于SCI拒稿的其他“秘密”,敬请期待!
SCI拒稿“秘密”第二期:统计、论证逻辑与参考文献问题
SCI拒稿“秘密”第三期:论文不足之处、结果图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