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一架伊尔-14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坠毁。飞机上当时有十几个人,只有一个幸存者。他后来回忆说“在飞机剧烈晃动的时候,有一个人曾大喊‘我的公文包!’”
这个人,同警卫员紧紧地相拥在一起,保护了一份用于热核导弹研制的宝贵资料。牺牲时年仅59岁……这个人,在生命的最后10秒里,本能的反应不是保护自己,而是用自己的躯体保护中国的核事业。1968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爆炸试验成功。但这一刻,这个人却无法再看到了......这个人就是郭永怀,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他从小聪明伶俐,10岁时被父亲送到学堂读书习文,从此开启了“学霸模式”。7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被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录取,成为当地第一个公费中学生。1929年郭永怀考取南开大学理工预科班,两年后顺利进入本科学习。选择物理学专业的他得到知名教授顾静薇的赏识,两年后在其推荐下进入北京大学知名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深造。在两位导师顾静薇、饶毓泰的精心指导下,郭永怀打下了扎实深厚的物理学专业基础。1938年夏天,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参加考试的323人中,共有11人参加了“应用弹力学”学门的考试,最终录取了郭永怀和钱伟长二人。翌年,经过一些波折的郭永怀终于顺利奔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求学,勤奋聪颖的他仅半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1945年,郭永怀进入当时的国际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主动提出要研究当时的空气动力学前沿问题——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并与钱学森一起成为国际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弟子。通过刻苦努力,1945年郭永怀完成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后来,郭永怀在科学界的成就名声大噪,成为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他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否”;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
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时刻都在为回国作准备。面对同事、好友的挽留,郭永怀坚定地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不久,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禁令一取消,郭永怀和李佩夫妇就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美国的许多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牵挂着那个贫穷的国家?郭永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建设我们美丽的国家。
知郭永怀者,莫过钱学森。当时已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在写给郭永怀的信中,盼他回国的急切之情跃然笔端:“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
回国前,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郭永怀将饱含自己十几年心血、几近成书的手稿和讲义付之一炬。1956年9月初,郭永怀一家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开船前,美国特工突然登船,专门搜查同行另外两位华裔科学家的行李。此时,李佩才理解了郭永怀焚书的良苦用心。9月30日,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一家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当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他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热泪盈眶。回国后,郭永怀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担任中国科学院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7年,他参与制订“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担任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多位力学界专家一起,从实际出发,制订了该学科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确定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课程设置。在他的积极倡议和指导下,我国迅速制定出台了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也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青海省的金银滩草原因为一项特殊的使命,神秘地从地图标记上消失。那一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11基地在这里悄然建立,对外称呼为青海省机械厂。1959年,在钱学森的推荐下,郭永怀临危受命,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组成了核武器研究最初的3大支柱。1963年,他踏上了青海这片荒凉之地,组织力量开展原子弹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环境试验和引爆方式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1965年9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以及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968年12月4日,在数月攻坚之后,热核武器研制获得重大突破。为了不耽误研制进度,郭永怀决定当晚乘飞机赶回北京。1968年12月5日凌晨,飞抵达机场的前一刻,飞机突然失控坠落,在急速下降那短短的十几秒钟里,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做出了生命中最后一次决策!发现烧焦的遗体时,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他们中间怀抱着的是一个公文包,而里面的绝密资料更是完好无损。当钱学森赶赶到现场,悲痛不已,认出了公文包,常坐当哭。为了保障数据安全,郭永怀亲自护送;为了抢时间,郭永怀选择夜航……钱学森说:“如果我值5个师,有一个人可以抵得过10个师”,这个人就是郭永怀。钱学森明白郭永怀的牵挂和期待,郭老虽然离开了,科研还得继续。一群人化悲痛为力量,当月27日,在钱学森的指挥下,“东风三号”导弹和氢弹顺利结合,并在之后的试验中也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更加伟大的胜利,在中国的国防发展历史上,又树立起了一块不朽的丰碑,而这座丰碑的背后,则是郭永怀和钱学森的生命和心血。1968年12月25日,党中央授予郭永怀“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称号。
1991年,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设立了以郭永怀的名字冠名的奖学金,作为对力学所品学兼优研究生的最高奖励,他当年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有两名成为中科院院士。以身许国的郭永怀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激励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奋发自强、勇往直前。199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央隆重颁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二十三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郭永怀是其中一位。他一生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版权声明:文章来源老陈聊科学、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客户端、北洋之家、中国科讯、学习强国等,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