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基金委主任窦贤康,发表重要特稿文章

2024-06-12 42374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院士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发表特稿文章,题为《以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特稿丨窦贤康:以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节选)


一、同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短板依然突出

一是基础研究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重大原创成果偏少。二是基础研究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例近年来保持在6%左右,与世界主要科技发达国家的约15%有较大差距。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仍然偏低,仅为9%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在35%以上。基础研究资源的协同集聚比较欠缺,存在低效、重复、分散的问题三是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我国缺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能够自主提出重大原创科学问题、建立理论体系、形成独立学派的领军科技人才四是基础研究支持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基础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智力密集性、过程长期性和结果不可预见性等特点,需要科学研判,建立差异化评价和稳定支持机制。但实际上长期稳定投入占比偏低,不利于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进行长期性潜心研究,导致产出重大原创成果的动能不足;“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影响了“非共识”科学思想的萌发生长和转化落地。


二、加强顶层设计和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

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前瞻性体现方向引领,科学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研究方向,鼓励科学家勇闯科学“无人区”,勇做创新“开荒者”;战略性强调重点摆位,将基础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引导科研人员在关键领域和核心问题上攻坚克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系统性侧重政策协同,加强不同目标、渠道、要素统筹。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主渠道功能,统筹部署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突出原创,加强对原创性、非共识、变革性研究思想的支持。推进应用基础研究组织模式和机制创新,改革重大类型项目评审、立项和管理,加强科学基金项目与其他科技计划的统筹衔接和密切协同。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战略必争领域,部署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点专项,支持科研人员攻克关键技术背后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抢占科技制高点。优化学科布局,支持基础学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全面均衡协调发展,推动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基础科学体系。


三、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性制度

破立并举,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提升科学基金质效,将宝贵的科技资源投给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持续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发挥联合基金引领撬动作用,引导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建立接受社会捐赠绿色通道。持续优化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建立战略咨询和科学决策机制,发挥咨询委员会高水平专家和团队专业学术判断优势,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完善基础研究重大类型项目的组织、申请、评审和执行机制,构建公开征集与主动发现相结合的项目遴选机制。探索形成原创策源机制、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机制、基础研究绩效评价机制。持续优化项目和资金管理,给予依托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科研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机制,针对基础学科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评价和差异化管理。建立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不惧失败,敢于挑战高风险研究,勇于冲击高水平难题,攀登科学高峰,引领未来科技发展。


四、构建体系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培育高水平基础研究创新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出成果”和“出人才”并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努力构建覆盖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的全链条资助体系,加强科学基金人才项目改革,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前移资助端口,继续开展优秀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资助试点,加强科研锻炼,提升科研素养,培育基础研究后备力量。优化杰青项目资助管理机制,开展杰青项目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改革,破除“帽子化”“终身制”等问题,推动人才项目回归科研本位,给予优秀项目负责人长周期稳定支持。优化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资助机制,单设赛道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培育造就一批具备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才。


五、研发先进基础研究平台,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数据自主可控

加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世界级研究平台打好科研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切实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维护科技安全。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大方向,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学,布局建设科学数据中心,前瞻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加大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力度,鼓励优势团队以探索科学前沿为牵引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利器、重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网络,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律、规范、标准,有效打破设备和数据壁垒,连通“信息孤岛”,最大限度发挥平台价值作用。建设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安全可靠的国家科技文献开源社区做强做优外文期刊Fundamental Research,培育世界一流科学期刊,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及开发利用,解决基础研究“两头在外”问题,让广大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基金委等,由艾思科蓝原创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