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新政!青年博士可享补贴达72.3万!

2023-12-12 280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徐州近期制定出台《深入实施“彭城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旨在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政策体系,更大力度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若干政策》包含五大方面20条政策,对各类人才政策进行了全面加量、系统升级,精准度更优、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广,向全社会传递出徐州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


新变化: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人才引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高层次人才关系产业发展的高度和层次,青年人才关乎城市发展未来,技能人才是产业优化升级的中坚力量,社会事业人才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新政策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兼顾各类人才,在提升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全面加强本土人才培育激励,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抓好“关键少数”高层次人才


顶级支持“攀峰”领军人才,给予创新类项目最高3000万元、创业类项目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给予全职人才每月1万元生活补贴和最高200万元购房补贴。精准支持“双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资助和500万元成长奖励,给予全职人才每月5000元生活补贴和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专项支持急需紧缺人才,对引进年薪50万元以上产业人才,按照工资薪金给予每年最高10万元奖励和最高30万元购房补贴。积极支持社会事业高端人才,给予教育、卫生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


抓好“城市未来”青年人才


提高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对企业引进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每月3000元、1500元、1000元生活补贴。非徐州籍毕业生同时享受每年2000元探亲交通补贴,在徐高校毕业生同时享受每月300元专项补贴。加大青年人才购房支持,对企业引进博士、硕士、本科、大专毕业生,分别发放30万元、12万元、8万元、5万元购房券,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提高3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购房券夫妻双方可叠加使用并抵扣首付,8个城区通用(铜山区、贾汪区、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经开区、高新区、港务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对新进站博士后,给予10 万元科研资助和每年3.8万元生活探亲补贴。对在徐创业大学生集成提供培训补助、社保补贴等十大优惠政策,优秀项目最高给予8万元奖励和300万元担保贷款。


抓好“发展支撑”本土人才


对申报当选的两院院士给予300万元奖励,对入选省级以上重大培养工程的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每年遴选100名产业骨干人才给予每月1000元培养补助,对重点行业人才给予每年最高2万元培养补助和最高50万元项目资助。对新取得博士学位(正高职称)、高级技师资格的企业职工,分别给予1万元、5000元奖励。对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新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再加码


新政在全面评估、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聚焦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建设需要,既有坚持完善又有大胆突破,使新政兼具延续性和实用性。


针对领军人才,经“一事一议”,创新类项目最高可给予3000万元综合资助,创业类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对于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除提高生活补贴外,购房补贴突破10万元上限,夫妻双方可直接叠加使用并抵扣首付;每年遴选100名产业骨干人才给予培养补助,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教练团队及所在单位,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一条条“真金白银”的支持,折射出徐州人才新政的突破和亮点。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政在人才支持范围上,紧扣国家和省战略任务之要、徐州发展所需,面向高层次、青年和本土人才精准施策、有的放矢,通盘考虑推进人才链和产业链发展,协同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引领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和中心城市建设。


新效能:人才发展改革再添实招

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人才具有决定性支撑作用。对标“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的中心城市定位,常格不破,人才难得。


《若干政策》扩大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重点支持编制已满的市属科研院所、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创新平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创业在园区、创新在高校”双落户机制,赋予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工程举荐权,重大贡献人才可放宽学历认定为高层次人才,落户在异地、工作在徐州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薪酬奖励等政策。


强化政策供给、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奖励补助……纵观《若干政策》,无论是聚焦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定位还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充分考虑发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着眼破机制,激发新效能,推动企业主动引才,重点支持人才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的龙头企业组建人才联合攻关体,以破解“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集聚人才科技创新资源,持续提高创新水平,努力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


新生态:人才政策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创新的热度,取决于城市爱才的温度。人才竞争拼政策更拼环境,比真金更比真心。


此次徐州加大引才荐才激励,对入选省级以上重大引才工程的,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年引进20名以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按照每人500元标准给予引才奖励。加大人才金融支持,为人才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彭城英才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和1500 万元“人才贷”支持,对首投人才企业基金给予最高100万元风险补贴。建设“徐州人才会客厅”、上线“徐州人才码”,为人才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父母养老、健康体检等专属服务。


正是把服务体现到“关键小事”上、落实到“急难愁盼”处,才让徐州变成人才选择、扎根、圆梦的安心之所。“下一步,《若干政策》的关键是要落实好执行好,‘优政策’遇上‘优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出政策效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拘一格降人才”,当前,徐州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亟需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心安处是吾乡”,相信在《若干政策》的加持下,徐州一定能够更大力度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不断提升徐州市人才政策综合竞争力,持续构筑区域人才发展比较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本文来源:徐州市政府办公室

扫码关注艾思科蓝订阅号 回复“0”即可领取该资料

去登录